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团队成员 顾潘龙

发布时间:2019/12/05 09:30:00   点击:  

12月5日 星期四 晴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如期进行。我们队伍在全国16222支参赛队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以C题全国第五名的成绩斩获国家一等奖,并作为山东大学代表队,前往福州出席竞赛颁奖典礼,做了赛题分享。

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在这么多次数学建模中,困难和挫折自是形影不离。但正是在一次次历练中,在一次次总结和改变后,才能取得成功。参加本次竞赛让我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豫则废,豫者预也。”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之人。从最开始的报名到实验室内部培训,我们备战了一个星期,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又充实。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我们实验室的几支队伍一直泡在实验室,几乎摸透了每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掌握了每一种常见科研工具的实验方法,对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模式进行了细致而又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根据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分配每个人的不同任务,发挥了团队的最大研究实力。

然而,仅仅是有团队实力和强先验知识对于数学建模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春秋》所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识。”竞赛中一共有6道题目,几乎每一道题目都涉及到数学模型建立中的一个独立领域。那么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团队的题目无疑是整个竞赛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我们花费了半天时间对竞赛中的每一道题目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每一个队伍成员的研究方向,最终选择了今年竞赛题目中最难的图像题。虽然这不是一个最保险的选择,但这无疑是最适合我们队伍的选择,最终的结果也是已经充分肯定了我们最初的选择。

无论是刚接手题目时的激动万分也好,获奖后的风光乍现也好,模型实现过程中的枯燥与艰辛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省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建模过程中我们也曾走进过问题死角,也曾放弃过已经建立完整的模型,三天四夜,我们未曾踏出过学院楼一步,三天的睡眠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七八个小时,梦里梦外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数学模型。为了获得一个更优的结果,七八个小时一动不动已然变成了实验室的常态。坚持,可能是在这类科研竞赛中比丰富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条件吧。

当然,在本次竞赛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在与其他获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例如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这些学校都会在实验室之间开展团队配合,相比我们实验室的协作范围也要更大,知识储备也要更广;其次我们的短时间的论文写作能力也是尚有进步空间。如果明年还能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在今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入全国三强,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留遗憾。



【作者:2019级硕士生 顾潘龙 来自单位:控制学院 责编:乔春娜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