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掌勺者 王浩南

发布时间:2020/03/10 08:19:01   点击:  

3月10日 星期二 晴

下午5点半,我结束了手头的工作,站起来伸伸懒腰,准备去往自己的下一个“战位”——厨房。一周前,村里解禁,工厂也逐步复工复产,二弟要上网课写作业,而且厨艺不佳,于是,准备晚饭这件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为了让劳累一天的父母到家后能够轻松点,我需要尽力在6点半前准备好稀饭、热菜和烙饼。说起来,这不算上是“新任务”,而是一种“回归”。

打开厨房,一股硫磺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们这里十分偏僻,煤炭依然是村民们最重要的能源,为了充分利用热能,父亲曾对灶台进行过改造,在炉子旁安放了两个水罐,利用煤球的余热进行加温,为家里提供源源不断的热水。在没有暖气的北方农村,热水在漫长的冬季显得尤其重要,直到今日。

我煮上了大米粥,为了使它更加美味,我特意切了几块爷爷送来的红薯放了进去,然后开始洗菜、切菜。此时,硫磺的味道已经淡了很多。虽然村里已经解禁,但是市场上供应的蔬菜种类依旧较少,我也变着法给家里做菜。

豆腐、胡萝卜和白萝卜是母亲前几天买回来的,蒜苗是家里种的。我把萝卜洗干净,然后去皮,这个时候煮饭的锅已经沸了,我用勺子支起锅盖,让它继续煮上一小会儿,这样做出来的稀饭才有粮食的清香味儿。

二弟走到厨房来,问我是什么味道,我说是稀饭的香味儿。他很诧异稀饭也有香味儿,不过走近灶台后,他终于相信我没有骗他。他扶扶自己的眼镜问我,为啥我的眼睛近视,但是还能拿着菜刀去皮、切片,我说:“没有它法,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我7岁那年烙了第一张饼,11岁那年做了第一顿饭,12岁那年炒了第一次菜。以后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也要多帮着做家务。”

到了差不多6点的时候,稀饭已经做好了。我没有立刻去炒菜,而是选择先加热一下昨天做的烙饼,如果不加热,有胃病的父亲是吃不了的。我支起平底锅,把烙饼放在上面烤,右手飞快地翻动着厚厚的面饼,争取让它烤得外部焦黄且里面松软。二弟问我为啥不用铲子非要用手去翻动面饼,我说练得多了就会发现手比铲子更好用。

二弟对我炒菜始终是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次也不例外。不过,因为他不会做菜,所以每次我要掌勺的时候,他并不会拦着。倒上油,我等着油温达到八分热——通常,我都是把手放在油面以上30厘米左右的位置去感受,如果手背有轻微的炙热感,那就差不多是八分热。当然,人总有失手的时候,我也曾因判断出错炒毁了家里秘制的配料。熟能生巧,最近几年,我再也没在这上面出过差错。

就在菜快要炒熟的时候,父母回来了,母亲问我有没有放盐。我和她的习惯有点不一样,她总是很早就放盐,我往往是在起锅前放盐,以求留住盐中的碘,因此她常常会“怀疑”我会忘记放盐。不到两分钟,菜就起锅了。

我赶紧洗洗手,回到了电脑前,生怕在我做饭的时候同学们又发来了什么材料或者提出了什么疑问。果然,今天的编辑同学已经做好了微信推文,等着我去检查。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检查工作还没做完,母亲就来催我吃饭了,说二弟已经吃完了。我加快处理完手里的工作,然后去厨房吃饭。

对我来说,厨房有着它特殊的味道,有煤炭燃烧产生的硫磺味儿,也有饭菜的香甜味儿;同时,厨房也是我成长的见证,曾经我只会搬煤球、扫地的“小孩儿”,如今,我也算得上是个“掌勺人”了。


【作者:辅导员 王浩南 来自单位:临床医学院 责编:冯加香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