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3 19:25:48
点击:
春节临近,购买回家车票又提上日程。我来自贵州省西部一个边陲小县城,所在乡镇是少数民族乡。家校距离1800多公里,如果乘坐绿皮火车的话,需从济南摇晃44小时才能到达市里火车站,再转乘4小时的火车和一小时的农村客运才能回到那片乡土。回家的那一纸硬座车票需要311元,硬卧需要527.5元,高铁二等座需要1085元,所以从来不敢选择高铁回家过年。对于我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说,乘坐火车硬卧是惯例,迫不得已要选择硬座也是惯例,因为高昂的路费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是难以接受的。爷爷年迈且医药费用昂贵,父母常年务农无固定收入,兄长初中即辍学务农,而我能继续到大学深造,能有机会踏入山东大学的校园,这和父母亲朴实而又长远的农民特色教育观念和严格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与家人一年只见一次的原因,所谓从踏上求学之路的一刻起,我与家乡,只有晚冬和早春。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一张车票,成为寒冬中的温暖信物,学校资助学生返乡路费的发放使我的生活经济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减轻,让家门到校门的一千八百多公里的距离不再阻碍贫困学子们追寻梦想的脚步。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这一张返乡车票寄予的是学校对贫困学子的关怀和寄予的希望,让贫困学子购买车票时的囊中羞涩变成了在山大学到的更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技能,让我们能够有精力和信心去发展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助学和扶贫,是助其志,扶其能。我将满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用勤奋和感恩去响应学校从“受助”到“助人”的号召。同时,我很幸运我也能参与到传递爱的路上,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公益事业,走到更为贫困的地区支教,给需要的人传递温暖。在校园、在山区、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向每一个青年大学生、每一个渴望温暖的朋友发出山大学子的公益之音。
此生有两个家乡,一个在济南;有两个家,一个是山大。“儿行千里母担忧”,谢谢您爱我,山大母亲!
【作者:2018级本科生 苏旭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蔡章成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