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怡然

    学生

    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全国赛冠军队员 周怡然


    当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时,初冬的寒意已悄然浸透这座江城的街巷。我们山东大学(威海)代表队的六名队员,拖着满载文献的行李箱,走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里是第十九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全国赛的战场,而我们即将在《罗马规约》的框架下,为“战争罪中的谋杀与酷刑”之辩,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思辨交锋。

    第一天比赛日,面对学识渊博的法官和实力强劲的对手,两位庭辩员以《罗马规约》第8条为矛,以国际刑事法庭的判例为盾,层层剖析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对非作战人员保护的边界。研究员在席间飞速记录对手的每一种观点、法官的每一句询问,为之后的比赛做足准备。当晋级名单发布,山东大学(威海)进入全国前八强,我们相视一笑。玛珈山麓的晨昏苦练,终在此刻淬炼成刃。

    宣布晋级的当晚,我们围坐在宾馆房间内修改陈词,复盘法官的每一个问题,仔细分析对手的书状。我们六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要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

    第二天上午,在八进四和四进二的两场淘汰赛中,法官两次说出“获胜的队伍是山东大学(威海)”。进入决赛的对手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支以语言优势与国际视野闻名的强队。我们两位庭辩员以《日内瓦公约》为盾牌,用国际判例作利刃,将案件事实条分缕析,得到众位法官的一致好评。

    当大赛主席宣布“冠军:山东大学(威海)”时,我们接过奖杯,我眼前浮现的是团队六个人在许许多多学长学姐的帮助与支持下,与判例、公约相伴到深夜的很多个夜晚。

    返航的机舱内,云海如银缎铺展。触摸着冠军奖杯上镌刻的“人道”二字,我们感慨万千。这次在第十九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全国赛中的夺冠,不仅延续了山东大学(威海)在国际人道法赛事中获得第十七届冠军、第十八届季军的荣耀,更是对“为苍生立命”这一法学初心的践行。愿未来有更多学子踏上这片赛场,以法理为舟,以仁心为楫,在守护人类文明底色的征途中,永不停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