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交通学院博士后 李阳

发布时间:2019/01/17 20:28:00   点击:  

1月17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于我而言是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是我入职博士后半年时间里普普通通的一天,我像平常一样,查查文献、做做实验、写写论文;但这一天也因为郭新立书记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身边,与我们零距离地亲切交流,变得不再普通和平凡。

下午,郭书记一行就冒着严寒来到齐鲁交通学院走访调研。郭书记到来时,我的合作导师李树忱教授正在与我探讨盾构新材料研发中遇到的困难。作为一名从晶体材料到工程材料跨学科的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共同攻关研发新型材料是我主要的工作内容。郭书记得知我是一名学科交叉型的博士后,很感兴趣,询问我进站以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刹那间,我回想起这半年来加入团队的点点滴滴。半年前,我决定从晶体材料转向工程材料的研究,刚开始时,自己也迷茫、也无助。但慢慢地,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发挥自己在晶体材料领域研究积累的优势,逐渐找到了从事工程材料领域研究的乐趣。然后在盾构系列材料领域摸索出了一条新的研究方向,发挥高分子材料优势对渣土进行改良,为盾构机顺利掘进制造“血液”。“从工程需求提炼科学问题,用力学确定参数,将新材料作为手段”这条科研道路,也愈来愈明朗。

我向郭书记汇报说,目前正在参与研发一种新型盾构材料,李老师从岩土力学特性方面对材料研发提出基本要求,我以此为指导,运用博士期间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从化学改良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和研发思路,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前段时间,我们课题组研发的一系列新型盾构材料已经顺利完成中试,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技术突破,并成功应用于长春地铁2号线和青岛地铁8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得到了业主方的一致好评。半年来,从博士到博士后,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实验室到现场应用,虽然忙碌却很充实,每每看到自己的所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应用于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伴随着盾构机的掘进遍布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更加坚定了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与信心。

郭书记听后,露出满意的微笑。他说,科研的贡献不仅要看文章的多少,还要看标志性成果服务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他对以学科交叉融合方式激发创新火花的做法表示赞赏,高度肯定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工地的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坚定贯彻落实学校倡导的服务山东战略,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和地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于我而言,这是不平凡的一天。时间飞逝,1个多小时的时间,郭书记与我们亲切交谈、详细聆听,并作出相应的指导。郭书记的谆谆教诲会一直激励着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今天也是新年伊始,这也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材料引领着新产业,新产业引领着新动能,新动能引领着新发展,孕育着新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课题组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永攀科技高峰,研发标志性成果,实现科技侧供给。作为一名博士后,我将坚定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指引,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只争朝夕,投身科研所需、服务发展所求,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上贡献自己的才智。


【作者:2018级博士后 李阳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蔡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