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5 09:24:17
点击: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如释重负的幸福时刻,但不会太多,太多就没有记录的意义了。今天,我自己又经历了这样的时刻。
早上7点不到,我就急切地开车往会文楼A区而去。昨天晚上6点多,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这里的,校区楼体字标示项目一期施工已近一个月,三个楼群共39套字,就剩会文楼最后2套,我的意见是今天再做,而施工队坚持加班做完,昨晚11点多才完工。
远远的,南门上真的出现了那熟悉的中英文字样——会文楼,南楼A区。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如释重负啊!当然,它一定是幸福的。
这项工作真正启动还是去年5月份的事。一天,校区党委政工处李延成处长找我谈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校区全面启用快一年了,一座座楼还没有标识,给师生医务员工的工作生活造成许多不便。我们处要把这项工作担起来,让我做“项目主管”。
在山大工作二十年了,我哪做过这事啊?!但不知为什么,我竟没找任何借口予以推辞,可以说欣然接受了任务。就这一点,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是山大人,我是青岛校区建设进步的见证者,我自信,我骄傲。
5月我独自到浙大、交大新校区考察学习,接着,与李延成处长又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大、清华考察学习,我俩几乎是用脚丈量一个个宽大的校园,边看边拍边议。后来,我们又到浙大海宁校区、宁波诺丁汉大学、武大等校园考察。有趣的是,我们突然发现,没有一个校园的楼体字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因为我们的“四合院”实在太特别了。而悟到这一点之时,实际是我们真正开了窍,学到了真东西。
清楚地记得,去年8月青岛标志性“湿热”的一天,我和延成处长同样用脚丈量我们自己的校园,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一个楼一个楼地过,现场拍照定位。我们的衣服几乎裹体,可谓狼狈不堪,但我们好像乐在其中。
两天后,第一个整体方案出来了。这个方案经过多次研讨修改,现在几乎找不到当初的影子了,但是,我还是将它当初幼稚的模样完全保存下来了。因为它具有里程碑的价值,没有那个丑陋的它,哪有今天的美。
方案出来了,还得有人或权威机构认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一座新楼,一串字挂上去很容易,撤下来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这个压力让校区决策层的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压力。为此,校区领导指示,尽快成立“校区文化委员会”。经过认真筹备,今年3月29日,“青岛校区文化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29人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成立,重点研究了校区楼体字的建议方案,确定了“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工作思路,通过了意见一致的会文楼、学生公寓、餐厅三个楼群的施工方案。
发标,招标,5月9日确定施工单位,23日签订合同,6月10日施工队进场,昨天晚上完工。
与此同时,教学科研区的12座楼的施工方案也在不断论证修改,基本成熟。那是另一个美丽的期待。
从学习考察到新的想法,从一个个想法到形成比较好的方案,从方案到图纸,从图纸到实物,一环扣一环,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你用心用力,如果再用一点情,工作做起来一定有意思。
【作者:工作人员 徐长平 来自单位:青岛校区政工处 责编: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