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5 10:30:50
点击:
今天,由我的导师徐国亮教授负责、由师门兄弟姐妹组成的“清风徐来”学术团队开展了又一次读书会。这样的学术活动我已经历过不少,每一次却都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读书会一开始,徐老师便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要求我们多读书、善思考、勤记录、常写作;要研读经典文献,夯实理论基础;要及时关注时政热点,学会用学术话语阐释党的理论……他还提出读书会要规范化、常态化,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业水平。
作为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我和四位同门就先前阅读过的两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心得汇报。徐老师说,读这两本书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不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书,就不能真正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读书会上,师兄、师姐们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或者近期正在撰写或计划撰写的小论文轮流发言。老师和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松师兄分别从他们选题的合理性、逻辑的严整性、架构的可行性等不同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安琳师姐。她结合今年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大背景,以恩格斯家庭观为切入点,探析其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启益。既高屋建瓴、又结合实际;既立足学理,又凸显时事。此外,2019级博士研究生邓海龙师兄为辨析“效能”与“效果”两词之间的区别,翻遍《辞海》和所有国内常见词典;2018级博士研究生范玲师姐,则为探析“谱系”一词的概念内涵,遍查数以百计的文献。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对学术的精益求精令我感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读书会的点评人刘松师兄。他论年龄比我母亲还长一岁,且已经在湖北一所高校身居教授之职,却在不惑之年毅然决然地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虚心地跟随老师,同我们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起学习。我想,如果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学术的热爱、对知识的尊敬,是没有什么动力可以让他这么做的。
总而言之,今天的读书会,既使我在学术上受到启迪,又使我在心灵上受到感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世界上非议的人有很多,但像我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那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更多。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并想把它作为这篇日记的结尾:“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岳松君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宋广鑫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