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研讨会志愿者 王帅

发布时间:2018/11/10 08:40:31   点击:  

11月10日 星期六 多云

晚上六点走出华岗苑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甚至泛起一尘淡雾,一天的学术会议参与也结束了。大概一个多月之前,环境与国际政治的课上,李昕蕾老师说起学院要办一次"中国环境政治学学科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询问有没有同学愿意当志愿者。说实话,这学期课程不算多,但分量都挺重的,加上各种课程论文和展示挤到一起,给大家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出于对学术会议的好奇,和希望更加了解这个学科的欲望,我和很多同学一起报名了。

于是从周五开始,我们参与布置会场。从会场与分会场的布置,投影和话筒的调试,茶歇及茶水的安排,大家都很细心的准备,看得出老师在这段时间已经是忙得焦头烂额,我们也就尽量确保细节妥当,分担一部分工作。

到早上会议正式开始时,远道而来的各位环境政治领域的学者进入会场时,我突然有了一种临近考试时的感觉。会场上的信息也是十分密集,专家教授们回顾了中国环境政治学科发展的历程,表达了对今后这一学科进一步演进的看法。看得出,大家都十分希望这一领域有更多的成果,随着环境议题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反应到政治决策和研究层面,学科建设也就更加重要,从学术角度理解全球环境议题,探讨中国如何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如何进行国内环境治理,必要性以及无需质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话题。一个是我们应该如何讲好中国环境治理和研究的"故事",从而和国际环境治理研究接轨,并更好地参与治理实践和谈判之中。这其实是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国在环境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潜力,经济发展也与资源和环境兮兮相关,但碍于语言和思维上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思路等方面的区别,国际核心期刊上的中国声音并不多。另一个是老师们提到的学科共同体建设。环境政治学科在中国要想更有分量,一本有影响力的教材,一个可以作为学科阵地的期刊,一个共同讨论学习的平台,都是未来这一学科发发展的方向,也是学科共同体建设的途径。

学术研讨从来都是思维碰撞的时刻,一天的参与下来,新的启发自然不用多说,更多的感受来自于老师们对这一学科的情怀,在这样一种情怀和责任感的驱动下,也相信中国的环境政治学科会发展得更好。


【作者:2015级本科生 王帅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鲍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