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志愿组织成员 夏涵岱

发布时间:2019/10/29 08:37:03   点击:  

10月29日 星期二 晴

伴着深秋早晨的阵阵凉风,我来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11楼,作为志愿组织“摆渡人”的一员,我今天的任务是帮助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江同学顺利完成细胞采集任务。

“我是一年前在献血的时候偶然起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念头,当时别人告诉我可能很久都不会跟别人匹配成功,”江同学笑着说,他平躺在床上,护士姐姐分别用两根长针扎入他两个前臂的静脉,“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就跟一个北京的男孩儿配上了,听说他才八岁,真是很有缘。”护士也在旁边感叹道:“就算是兄弟姐妹也才有四分之一配型相同的可能性,而你和那个男孩是将近百分之百的相配率啊!”

暗红色的血流从他左侧手臂沿着导管流入分离仪器,这台仪器会对他的血细胞进行沉淀、筛选,进而将有用的干细胞收集起来,剩余的血液则从右侧手臂流回体内。整个过程需要两个多小时,捐献者必须保持手臂纹丝不动。刚开始的时候江同学有一些紧张,收集仪器不断地发出警告声,提示血液流出不畅,于是护士拿来一个海绵球让他用手不断地挤压、松开,以利血液流出,而我则拿来一个暖水袋放在他的手边。

在我和护士的安抚下,捐献者渐渐放松下来,我也逐渐了解到,江同学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二学生,这次为了捐献一事特地从青岛来到济南。他连续打了五天动员剂,目的是刺激造血细胞的生长,同时这五天里他一直承受着发热、无力、头痛等不良反应。但是江同学还是笑着说,他觉得值得,“一想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性命垂危的小男孩因为我的细胞而重获健康,我就特别高兴。”

没过多久,一名来自北京博仁医院的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她刚下高铁,手里提着装满冰袋的箱子,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那救命的细胞。我偷偷问她那名男孩的情况,她告诉我男孩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现在采集室里的干细胞是男孩的唯一希望。我望着采集室的血袋逐渐饱满起来,心中无比地感慨,在旁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袋平平无奇的淡黄色液体,而对于那个小男孩来说,那是他尚未开启的小小生命的希望之光啊!

经过一上午的时间,造血干细胞收集成功,北京博仁医院的工作人员带着这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细胞开启了返程,而我的志愿服务也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志愿经历让我收益良多,一方面,我被江同学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这个世界不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江同学这样无私、善良的人而美好吗?另一方面,我也为我的专业感到骄傲,真正的医学应当在科研的道路中上下求索,应当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应当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作者:2016级本科生 夏涵岱 来自单位:临床医学院 责编:马慧星 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