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课》暑期课程学员 龚英杰

发布时间:2019/07/20 10:36:51   点击:  

已经接近四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作为在大学以前从来没住过校的人来说,吃上一年的食堂和外卖,已经几乎是味蕾的极限。近些天来思念家里的味道近乎成了魔,连睡觉做梦都是在餐桌上和和乐乐地和家人一起吃饭,所以今日齐园的美食制作实践更显得救我于水火。

学校暑期开设的这堂美食美课,我几乎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地选了。很幸运成为这个小课堂的二十分之一,更期待每一天的课程内容。

今天开课第一天,便是以郗文倩老师的“野味与文学记忆”开篇。说到野味,倒也不觉陌生。小些时候也在乡村生活过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对野味也有蛮多认识。像车前草、马齿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这种乡间小物一旦进入到文学当中,便总会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美感,像是在远处,带着一种原生态的大自然气息,带着一种与现代脱离的出俗的气质,在撩拨你、引诱你。不说别的,光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藕与莼菜》,就不知把多少读者的魂儿都给勾走了。而在郗老师的侃侃而谈中,有诗经中的“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还有王磐笔下的“丝荞荞,如丝缕……张家姑,李家女”,更还有数不清的地方习俗、大家手笔。如此之课,让我深受文学熏染的同时,胃中不由泛起对老妈的辣椒炒苦瓜的浓浓思念,也不知是福是祸。

早上下课没多久,午间休息一会,就忙忙赶着去齐园三层的宴会厅和同学们汇合。换上整洁统一的工装,很快就见到了中国烹饪大师、孔府菜传承人、中国兰儒孔膳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兴兰老师。不过相比于老师,各个餐位上的食材和餐具倒更令我感兴趣。王老师做菜是没得说的,为了教授好这堂课,老师从十一点就已经开始准备相关的原材料。从食材的准备、切法的选择,调料的用量、烤制的时间到摆盘的艺术、内在的精神,老师都十分精致而讲究,一丝一毫也不肯放松。即使是到我们各自进行小组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分派自己的徒弟过来指导协助我们做出最好看、好吃的孔府菜。今天教授的菜主要是酱牛肉和黄金玉白菜,制作过程无需赘述,虽然手忙脚乱有些狼狈,不过也总是成功了。玉白菜还不赖,金黄饱满可爱极了,酱牛肉的卖相则稍显逊色,色泽不够亮,味道倒还可以。王老师看过我们的成品后指点说这是因为牛肉放冰糖的时候没有裹匀,时间也不够,自然色泽就略差些,想想还真是。

总而言之,即使暂时吃不着家里的味道,能自己动动手也是很不错的。今天的齐园之旅,也算是聊解相思之苦。此外似乎略领悟到了鲁菜的经典,回家或许能显摆上一手,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