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1 10:01:59
点击: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我激动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
5月20日,注定是一个让我终生无法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是学校“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网络答辩的日子。在此之前,学校已经顺利通过国知局、教育部对设立中心的预审,并于5月15日接到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准备参加复审(网络答辩)的正式通知。如果将初审看做是中心设立的“中考”,那5月20日的答辩无疑就是中心设立的一场“高考”了!
这一天也是我进入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申报小组(以下称小组)的第52天。在此之前的51天里,小组的10余位成员并肩奋战,经历了准备修订申报材料、通过初审、接到答辩通知、准备答辩材料等各个阶段。5月20日上午,小组就网络答辩进行了最后一场现场模拟。
5月20日下午1点多,由校长助理邢占军教授带领的四人答辩小组,以及由图书馆姚传义副馆长负责的答辩现场保障人员都已经准时到位。下午3点19分,网络答辩正式开始。3点26分,答辩小组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答辩。3点27分,激动的掌声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308响起,共同庆祝答辩人员优异的现场表现和网络答辩工作的顺利完成。3点35分,图书馆赵兴胜馆长召集图书馆参加答辩工作的小组人员开了个小型总结会,简单回顾了中心申报以来的工作。我们合影留念,记录下山东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史上,这最为动人的一刻。
作为小组成员和参与者,我在中心的申报工作中,积聚了大量的感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坐在电脑前,申报工作的一点一滴,一人一景,如同电影蒙太奇,在脑中轮回,无法散去。老师们因熬夜导致的通红双眼,因使用鼠标太多而无法伸直的手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三生有幸,能够亲历中心的初建与诞生;三生有幸,能和如此敬业的老师们一起共同奋斗;三生有幸,能够见证国家和学校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
几天来,我一直在回忆中心申报工作过程中,那些朴素平凡、又让我心潮澎湃的话语。
在答辩开始前,邢占军校助说:“我代表学校参加这次答辩不算什么,咱们的郭书记也在关注着这个答辩的结果呢。”
赵兴胜馆长说:“我们的申报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知识产权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了让更多在图书馆工作、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一个更高的展示平台。”
姚传义副馆长说:“这次申报表明,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程蓓副馆长说:“我把你们所有的建议都融合好了,变成我的想法装在脑子里(准备答辩用)。”
宋西贵同志的儿子说:“爸爸,你今天又把眼睛熬得红红的了,有点像兔子。”
……
在马建春老师在和我沟通学科服务中心的工作时,我对她说:“中心的申报工作是咱们全馆、全校的大事,学科服务我会另外安排。只要是关于申报工作,不用解释,一切都能理解。”
中心的申报工作已经结束一天了,我仍然一直沉浸在参与其中的巨大幸福和满足感中。我想,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想起这段经历,我就会感觉到非常温暖!
【作者:工作人员 李修波 来自单位:图书馆 责编:冯加香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