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思琪
学生
法科在威海办学30周年暨纪法衔接学术论坛参加者 郑思琪
>>详细在山东大学法科在威海办学30周年暨纪法衔接学术论坛的会场,时光的重量与荣光扑面而来。30年,对一所学院意味着什么?是从无到有的拓荒、是从弱到强的成长,更是一代代师生写就的法治信仰。威海这片热土,无声见证了山大法科教育从扎根到茁壮成长、直至今日蔚然成荫的历程。对我来说,这七年求学光阴,如一叶轻舟有幸驶入这条奔涌的江河,亲历了其中激荡的改革浪潮,也成为我学术生命的难忘时光。
七年里,我亲眼见证学院从“法学院(威海)”迈向“纪检监察学院”的转型之路。这不仅是名称和学科的调整,更是时代的使命。我们身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洪流之中,高校亦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我的成长轨迹,也因此与法治中国的发展脉络紧密交织。
2018年,我作为学院首届“党内法规与监察法学”特色班学生踏入校园。那时,全国高校尚未建立体系化的党内法规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特色班的设立是学院回应时代之需、勇立教改潮头的先锋尝试,我们是名副其实的“探路者”。学院打破传统法学框架,以“复合型法治人才”为理念,匠心独运地构建起“法学+政治学+党史党建”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课堂上,老师们通过思辨课题激发我们的求知热情,还记得老师常说:“法学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生命力在于回应现实。”我的心中由此埋下了“法治必须扎根中国土壤”的信念。
2023年,我以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生的身份继续留在学院深造。如果说本科阶段是“认知框架”的搭建,那么硕士阶段则是“研究方法”的锤炼。课程聚焦于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体系的衔接,课程更加注重实证分析与案例推演,并依托学术论坛、异地调研,真正走进制度运行的现场。也正是在那时,我真正理解了“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曾经停留在纸面的“监察建议权”,在数字化转型中成为预防腐败的利器;曾经抽象的“政务处分程序”,在真实案例中展现出程序正义的价值。我开始学会用实证方法分析问题,用交叉视角解构复杂现实,也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学术研究必须回应真问题、服务新时代。
2025年,学院迎来历史性时刻——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纪检监察学院。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我深刻体会到学院在时代浪潮中的战略定力与远见卓识。这是学院顺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服务纪检监察事业发展的战略抉择。作为首届纪检监察方向的博士生,我深感荣幸,更觉责任千钧。我们是这一切变革最直接的受益人: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纪检监察法治化等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我们所培养的能力,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议题。
我们的脚下,是三十年前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今日所拥有的学习环境、成长平台和发展机遇,凝聚着师者的心血和校友的期待,更呼应着时代对青年人的召唤。我们不仅是山大精神的传承者,更是未来历史的执笔人。唯有夯实法学根基,拥抱时代变革,方能真正成长为“纪法兼通”的复合型英才。期待我们不负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以青春之我,筑梦青春之国。
- “添翼工程”象耳山登山课参加者 罗永铨 [2025/11/02 21:55:19]
- 第十届齐鲁青年论坛土木水利与力学前沿分论坛工作人员 王虔 [2025/11/02 21:51:32]
- “青马工程”第36期团校参加者 潘俊羽 [2025/11/02 21:41:39]
- 老年公寓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 陈昭雯 [2025/11/02 21:37:00]
- “青马工程”第36期团校参加者 张鑫 [2025/11/02 21:26:06]
- 校园营造社堆肥活动参加者 董事成 [2025/11/02 21:10:15]
- TRAE编程创新工坊活动参加者 张谨昊 [2025/11/02 21:07:53]
- 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初心”观看者 张乃斌 [2025/11/02 21:07:34]
-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参观者 管若含 [2025/11/02 20:52:11]
- 山东大学第二十一届体育文化节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参加者 幸媛博 [2025/11/02 20:45:35]
- “思壮杯”乒乓球比赛参加者 李梦瑶 [2025/11/02 20:34:57]
- “四秩风华·同心趣动”管理学院秋季趣味心理运动会参加者 刘若邻 [2025/11/02 20:1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