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山东论坛与会学者 孙卫国

发布时间:2016/10/22 08:48:22   点击:  

10月21日 星期五 阴
  当我写下标题时,不禁一笑,确实,这是一篇特殊的日记,因为是“受命”而作的日记。如果不是山大日记老师的邀请,这篇日记肯定不会写的,因为我写日记从来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胡适日记》《顾颉刚日记》等名人日记,每每惊异于他们的毅力,不管多忙,他们每日是必写的,我恰恰缺少这样的毅力,所以我的日记总是断断续续、零零散散的。
  十年前,第一次来山大开会,此后,跟历史学院陈尚胜教授等先生们有比较密切的学术往来。十年后的今天,第一届山东论坛,由山东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举办,中外学者众多,嘉宾云集,我能与会,深感荣幸。山大接待工作相当细致,安排以研究生、博士生为主的志愿者,做到一对一的服务,特别指派志愿者前往机场、火车站接机,这样的接待规模,现在很少见。会议的组织与安排,相当细致。住宿与今天的会议都在山东大厦。九时,陈尚胜教授陪同我们进入会场,陈教授介绍说:“这里就是山东的‘人民大会堂’。”确实,每个大厅都有名字,如“德州厅”“济南厅”“烟台厅”之类,人民大会堂不也是由各省命名的厅吗?找到座位时,忽见福建师大的谢必震教授在座,谢教授笑着说:“十年前,我们就是在山大的会议上第一次见面,没想到这么多年,竟然未见,今天又见面了,真高兴!” 我又焉能不高兴呢!
  九时半,会议正式开幕,由山大副校长胡金焱主持,山大校长张荣、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长朴仁国先生与山东省副省长夏耕都致辞。本次论坛主题是“东亚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在与未来”。山东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就是联通中日韩的主要纽带,而今在中日韩的经济、政治交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远远看到山大的校长、副校长都很年轻干练,由他们领导的山大也显露着勃勃生机,而山大在东亚的交流与合作中,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接着大会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先生的报告。以前只是在电视里面见过李外长,这是首次见到李外长本人。他迈着大步走上演讲台,与主持者朴仁国理事长热情握手,显示着山东人的热情与豪爽。李外长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自言出身贫寒,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长,这本来就很催人奋进。他又讲了为外交官时的诸多见闻,他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应该爱国爱家乡;要尊重百姓,爱护人民;还要永远学习,要有发展的理念,本论坛的主题就是一种发展理念的体现。我寻思着,原来外长竟然如此平易近人,年逾古稀,依然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下午的分论坛上,我也作了论文宣读。第一次听到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的学术点评,也第一次接受刘教授的批评。刘教授眼光独到,评论犀利,对于问题的把握相当精准,我内心非常敬佩,更深表感激之情!从刘教授的点评中,我体味到老一辈先生们深厚的学术底蕴、治学的严谨、处事之认真,要成为一位顶尖的学人,确实不易,要像李外长所说的,要永远学习,永不止步。

【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孙卫国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