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咸友芹

发布时间:2016/11/12 09:02:46   点击:  

11月1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在朦胧的夜色中我又一次地回想起了昨天聆听的那场思想盛宴。科技与人文,不同学科间的思维火花的碰撞,总是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举办的第43期专家论坛中,王韶兴教授和孟祥旭教授妙语连珠的讲述,和对现场同学提问问题的辩论式、升华式的回答,让我受益颇深,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结合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从高中选择文科以来,我的思维便在文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一直以来的文科思维,让我始终处于一个形而上的思维的世界中,缺乏多方面延展的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或许注重理论上的思考,就像是个学究似的,所以,很多问题都得不出答案。记得自己自从高中一来,一直思考一个自认为很深奥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究竟怎么定义幸福”,这两个问题到现在也还困扰着我。这种形而上的纯思考,似乎总是徒劳无功的,一直在自己的圈子里走不出来。我也问过一些同学,当然同学都是文科的,同学们的回答也各异,但没有一种能给我醍醐灌顶的感受。但,这一次,听了两位教授的讲座,自己心里隐隐有一种触动,文理思维的差异,思考问题时似乎可以称得上截然相反的方式,让我猛然有了思路和想法。讲座后与一起聆听讲座的各个学科的同学们交流,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让我诧异,也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应该过多去定义和追寻它的概念。所谓的幸福,每个人定义不同;所谓的人生意义,每个人也不尽相同。有人定义幸福,吃饱喝足是幸福,儿女双全是幸福,子孙满堂是幸福,富丽堂皇是幸福,宝马奔驰是幸福……每个人都不相同。人生意义的定义又是各不相同,甚至有好多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
    或许,纯粹的思考没有多大意义,而仅仅各种各样的纯实践少一种灵魂,所以出现了许多越有才能越会走错道路,不就是因为缺乏一种人生意义的定义和追求。所以,两个方面都是不可少的,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健康成长,还是往大了说的对于社会的发展。
    这种科技与人文的交流,不同学科的专家级的辩论、学生间的沙龙,不仅丰富我们学习生活,更会扩展我们的知识面,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
    科技与人文,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碰撞,期待更多聆听的机会。

【作者:马克思学院 咸友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