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历史文化学院 刘玉平
发布时间:2016/11/18 09:28:50 点击:
11月17日 星期四 晴
今晚看完央视播出的《绝命后卫师》最后一集后,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写出下面的文字。
湘江战役,以前从历史资料上有所了解,但没有生动直观的印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蒋介石调集重兵设下的四道封锁线围困于湘江以东狭窄地带。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被任命为后卫部队,承担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突围的重任。为了突破封锁线,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三十四师翻山越岭,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周旋,多次浴血奋战。最后,以6000余人全军覆没的沉重代价,胜利完成了断后任务,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的篇章!
这部电视作品给我的感受首先是真实。一是基本符合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事实。三十四师作为后卫以血肉之躯谱写的惨烈篇章,是1934年11月至12月发生的整个湘江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师长陈树湘、指战员们和所有有名、无名的红军战士,都是真实的英雄人物;二是符合文化艺术的真实性原则。电视剧通过三十四师英雄群体塑造和一系列故事情节描述,艺术化地呈现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艰苦卓绝的红色革命斗争,有血有肉,合情合理。
第二点体会是感人。被敌人称作魔鬼部队的三十四师,在40多天断后时间里,经常面对几倍甚至十倍于己的有飞机大炮汽车配合的敌人的围追堵截,几乎每一天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为了赢得时间,经常连夜徒步翻山奔袭,他们忍受着疲惫和饥饿,但从指战员到普通战士,这群闽西客家和湘南子弟作为一个群体,为了一个目标即劳苦大众翻身而战,英勇无畏,誓死不退缩。当时,湘江渡口已被敌军封锁,三十四师余部无法追赶红军主力,几次激战后弹尽粮绝,又遭到三股民团势力围攻,所剩无几。但是,他们践行了自己“为了信仰而活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英雄群体感人至深!
这部电视剧塑造的个人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个个都有亮点,但又绝不是“高大全”。他们因不同的家庭出身带着不同的故事加入红军,面对血淋淋的残酷现实开始也胆怯怕死,但顽强活着回老家的念头,经过你死我活的、生死瞬间转化的战争,锻炼和教育他们成长,终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多处受伤的师长陈树湘最后被民团俘获,他忍着剧痛拧断肠子自杀,其惨烈之举令人动容!看完这部电视剧,让人深深懂得:人活一口气,军胜一个魂。
电视剧的剧终画面定格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她,被无数次硝烟熏黑了,枪林弹雨在上面留下很多空洞。但,她永远高高飘扬在每一个红军战士心中。因为,旗帜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信仰。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在民族复兴的新的长征途中,我们仍然要高举着这面伟大的旗帜。因为,旗帜就是理想,旗帜就是信仰。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刘玉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