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 李晨煜
发布时间:2017/01/30 11:05:03 点击:
1月30日 星期一 晴
夜很深,我心里沉甸甸的,难以入眠。没有大年三十年夜饭的热闹与喜庆,回想起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一顿团圆饭使我久久难以平静。我们生存的大家与小家,有围墙的家与无围墙的的家,有国界与无国界的家,“和”的身影无处不在——“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兴,懂的人很多,能够拥有这份福气人不多。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以前,经常听到人们说“回家”,我曾对之不屑一顾,这一刻,才深深领会到,正是因为有家人的存在,才让我们有家可回,如果没有老人,我们也无家可归。
外婆把我从小带到大,如今的她却再也不能站起来照顾我了。看着她在康复治疗中一点点失去信心,看着她像个孩子一样耍赖,看着那个曾经的铁姑娘、老党员的精神气儿不再如前,也看到她即使渐渐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依旧清清楚楚地牵挂着这个家。一位80岁的老人,拥有5个子女,本应该愉悦地度过晚年。80岁的老人,还能有多少的日子能够享受生活,还有多少的愿望期待实现。外婆最大的愿望便是家和万事兴。
大家在团圆饭饭桌上你一言我一句,无不围绕这个话题,一起举杯道:“我们不会散”。可能有人会觉得很矫情。如果在以前,我也会觉得很矫情,可当真正面对生离死别,就会明白人的感情是那么脆弱。
这个由5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像长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浮现。家人齐心,相互爱护,互相支持,共同担当,什么困难都不是问题。
通过这次团聚饭上的聊天我才知道,大姨嫁给大姨夫前首先提到赡养父母的问题,同时告诉了他家里弟弟妹妹多、负担重,如果在一起,都需要一起来照顾。大姨一家人在这个大家庭中是最操劳的,他们默默地竭尽所能维护着这个大家庭。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已经有了小孙女,更辛苦了。可他们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大姨说有一次外婆告诉她,外婆遇到困难向弟弟借钱(外婆一直对自己唯一的弟弟非常好,付出了自己的所有)遭到了拒绝。外婆伤心地告诫大姨不要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太好,当自己需要他们的时候可能会发现,现实的残酷或许会让她更伤心。可大姨却仍旧坚持愿意竭尽所能同大姨夫一起帮助弟弟妹妹,他们不求感谢与回报。家里每个成员都很感谢大姨一家人,正因为有了他们做榜样这个家庭才能和和美美。如果我的外婆所面临的是子女们的你推我让,不被理会,忘记了母亲的含辛茹苦,忘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且当着老人的面争论房产、钱财,还谈什么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千百年来的美德。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在饭桌上由这个话题大姨夫提到了“当今社会,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文化,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进入国际教育学院之前,我听到这句话也许心中不会有什么大波澜,但现在每当提及中国传统文化时,它都会时时刻刻警醒着我:如果连我们都不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为己任,那当代又有多少年轻人能重视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呢?又有多少人能继承发扬呢?
文化传承不仅仅依赖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播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守。作为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中国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2015级 李晨煜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范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