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校园文化考察团成员 苏雅瑄
发布时间:2017/09/05 22:00:23 点击:
9月5日 星期二 小雨
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团队以“考察海内外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及成果”为主题,开启了考察之旅,希望为济南主校区建设提供借鉴。调查过程中参观了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采访了在校本科学生、也通过南京大学官方网站等提供的资料对其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影响进行研究。赴南京大学小分队今日完成了考察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将此次考察总结为四个字:“合”、“细”、“深”、“新”。
南京大学作为百年老校,难以避免有多个校区,校区于校区之间的配合与分工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合”一字,正是要说明南京大学新老校区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参观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时,第一个令我们感叹的是两校区之间便捷的交通,使两个校区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其次令人感觉深刻的是新老校区的分工明确:新校区因为刚刚修建,承担着学校科技教学设备更新、使同学们生活学习条件更为宽敞的任务、而老校区承载着时间的印记,用点点历史的痕迹记忆着南大一步步走来的历程。
不论新老校区,处处可见的名人雕像是南大“细”字重要的体现。在仙林校区,每一棵树都有着它的名字,卡片上还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一种类树的知识,这正是通过细节体现知识无处不在。仙林校区的图书馆门前,有一个专门设立的2017届毕业生合影留念处。上面印刻着南京大学的校歌,让南大学子即使身不在南大,但心中有母校。
立在鼓楼校区的那座革命英雄纪念碑让我们对“历史永远值得被铭记”这句话深有感触,这是南京大学校园建设“深”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仙林校区的校史馆里,每一个为南大为国家有过杰出奉献的人,都被记录下来,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每个南大学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新”字的总结并不是要总结仙林校区建设的新,而是要体现南大学生的创新和南大给与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随处可见的路边都有学生们为了装点校园留下的作品。每个学院都拥有学生自主创业的咖啡厅,重大节日和校庆时,也为学生提供大片场地进行自主活动。科研项目也硕果累累。
南大与山大皆为百年老校,各领风骚。探究南大校园文化时,也更为是山大一员而骄傲。
【作者:文学院 2016级 苏雅瑄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