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员 胡振

发布时间:2021/08/03 20:33:11   点击:  

8月3日 星期二 晴

7月27日,伴随着台风“烟花”,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奋力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专题培训班(第三期)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开班,非常有幸和来自一校三地、文理工医、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近60位同事一起参加此次培训,并代表第三小组在结业仪式上汇报学习心得。学校党委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精心安排,让我们在短短三天的培训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得了经验,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有四个关键词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第一是“顶层设计”。上海交大自百年校庆开始,就绘制了三步走的蓝图,目前已经实现了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正在朝着2050年建成世界顶尖一流大学迈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调整五年规划,保证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延续性和创新性。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与建设的目标、顺序和重点,凝聚了教职医务员工的共识,实现了各项工作又快又好的推进。第二是“改革创新”。“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这三句话贯穿着上海交大125年的发展史。学校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之源,实施人才金字塔计划,对现有师资开展分类发展改革,推出新老师资“双轨制”的逐步融合方案,推行“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远荣誉计划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人眼前一亮,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是“强院兴校”。上海交大充分发挥学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每个学院都根据自身特点,深化改革,各显神通。比如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市校共建,资政建言,屡受政府批示,实现了政学结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将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作为撬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杠杆,每年拿出15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激励教育教学。通过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的主动创新,以强院为依托,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第四是“精细化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个词体现在上海交大学校治理的各个环节。对于高水平大学而言,制度性制约比资源性制约更深刻影响着未来的发展。上海交大目前已经逐步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各项制度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保障得力。培训期间,上海交大规划发展处陈建平处长用详实的数据和精美的图表分析了山东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教学、科研、师资、声誉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理清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并给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有理有据,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学习,大家普遍感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紧迫性,同时也认为上海交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实施。山东大学不缺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洞察力,也不乏解决问题的脑袋和魄力。当前,学校党委从全局战略高度,对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进行科学谋划,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格外艰巨。学校学科割裂、碎片化严重以及产教融合获取资源能力差等问题由来已久,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学院更是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学科特点,围绕党建和学科两个主要任务进行战略谋划、精准施策。其次,要加大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上海交大相比,我们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办学,校区多、学生多、教师多、学科多,管理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在人、财、物方面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以及在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和交叉融合上开展积极探索。加强学校和学院各项制度建设,提升政策再造能力,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建设引领学校各项事业新发展;树立主动式、进攻式的服务意识,提升管理队伍谋划能力和服务能力,做好增值服务和特色服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实现 “一网通办”,还要实现“一网通管”。最后,亟需创新构建教师多元化评价体系。当前,回归立德树人本质,破除“五唯”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海交大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尝试,山东大学在薪酬待遇、学科布局、地理位置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指标体系和办学实效之间的关系,聚焦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力推进绩效分配、资源配置方面的改革,强化学科融合、政学融合、产教融合,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山东大学迎来120周年华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奠基之年。三天的培训,既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差距,也坚定了努力方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家纷纷表示,回校以后,要继续深入完善“十四五”规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尽快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副院长 胡振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袁秋月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