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哲社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鹏

发布时间:2018/01/21 17:15:39   点击:  

1月22日 星期一 小雪
  校友老舍先生有言:“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于老舍先生,济南之美是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以及那“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然无人欣赏、无人品味的自然又谈何“响晴”呢?济南之美不在于它的颜色,而在于温度,在于那点滴之间、细微处见精神的人人之间,在于那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的春风拂面。
  于我而言,这种温暖来自内心,而温暖的激发不过与我导师——何中华先生的交往。依稀记得三年前的秋日同先生相逢,那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见面会的现场,教研室主任一一介绍到场导师后,导师们依次发言。作为一名资深学酥自然不会抱有投奔大佬的野心,只是记得先生讲“科学总在量的积累,哲学更要强调境界的提升,于学于人是二而一的”,听罢这话,不过先生们对我们这些毛头小子们说说,又何必如此认真呢。然而哲学既作为“治疗心灵疾病的良药”,身为晚辈倒是想看看先生是如何以学养心的呢?就在第二天的上午,事实便有力地证伪了我那极不澄澈的动机。
  同先生约定十点见面的活动,由于学院临时召开新生大会而不得不向先生告假,先生立即回复道:“先开会,开完会再联系,祝顺利。”由于要领取材料,我一时竟忘记回复,就这样开完会、吃过饭、回到宿舍才想起“开完会再联系”的信息,抓紧打电话过去,先生竟依然在办公室等候。向先生请教指导云云,不觉正午已过,我下意识地看一下表,先生竟说:“不好意思,这耽误你吃饭了,我这太啰嗦了,抱歉。”殊不知先生辘辘饥肠,而晚辈吃罢已许久。只是那年的雪来得特别早,作为一名地道山东人对雪自然不存什么好奇抑或欣喜。傍晚下课,先生来电:“杨鹏你好,没有别的事情,明天下雪降温,要注意身体。”第二天朋友圈里满是雪景,这虚拟世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于我则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欢欣,那一夜春风送来千树万树的“梨花”恰似先生之为学,亦胜似先生之为人。
  转眼跟随先生从学已三年有余,我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哲学爱好者变成博士研究生。言及学问,每每惭愧之极,然回味求学期间总有一种“为爱感动”的气氛。针对入学之初我那频繁闪现的“鬼点子”,先生总是静静地倾听,却从不批评我的无厘头。先生从未打断我的陈述,即使有时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脑洞太大,一旦结束陈述,先生总是提醒还可以如何增加论据,然事后待我查阅文本才恍然大悟,所谓新思想不过自己一孔之见罢了,然而先生不会亲自否定而是让我自己探究,每当这时先生就会讲“你都学会自我批判了”。
  “哲学更要强调境界的提升,于学于人是二而一的”,那外出求教时先生的致电关怀,邮件质疑时先生的二日内回复,“屡教不改”后先生的再度剖析已是最温暖的论据。然拜恩师所教,弟子不敢言谢,恩师有言“与哲学相遇,是一生幸运”,然求学阶段幸运何师,何止一生之幸运。


【作者:哲社学院 2017级 杨鹏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明珠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