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哲社学院退休教授 李芹

发布时间:2018/01/31 14:21:27   点击:  

2月1日 星期四 晴
  退休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前两天哲社学院为三位退休老师召开了荣誉退休座谈会。会上,我情不自禁谈到了自己在山大40年的学涯与职涯。
  1978年2月来到山东大学,一转眼40年过去了。在山大的这40年,恰好与改革开放的时间重合,亲眼目睹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40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立足本土到走向世界、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到争创世界双一流目标的提出、从扩大高校规模到走内涵发展之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熠熠闪烁。这40年,也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见证并参与母校发展的40年。在这期间,我也见证了哲社学院的巨大变化。1999年哲社学院成立时只有两个系,现为5个系,数十个硕士点、博士点。感恩母校、母院给予我不断进步、贡献所能、结识众多师生的极好平台、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在这里,工作成绩微乎其微,但方方面面的收益是巨大的。
  回望工作历程,有许多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教学工作。几十年来先后开设过哲学原理、社会学概论、城市与社区等8门课程。愉快地站立三尺讲台,把36年的青春、精力、智慧献给母校极其值得,难以忘怀。这些年,我在教学上的投入较多,我一直认为高等学校的两个中心即教学和科研,教学应是第一中心。能否把本专业所授课程的最精华知识提炼出来,用真诚的态度、专业的语言和必要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总结起来,几十年的教学体会有三:一是用心而非应付地对待教学和学生。二是把教学心得记录下来,尽可能取得一些教学成果。三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根据社会发展快、学术进步快、学校和学生要求高的现实,每学期进行教学总结。
  其次是科研工作。对此我始终在努力,先后发表过几十篇学术论文,出版过一些著作,也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课题,但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写不出高水平、高质量、有反响的学术作品。近些年不断反思这个问题,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有所欠缺。一是理论,研究者必须对所做研究领域的理论脉络和框架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非常熟悉这些理论的创立条件、发展历史以及适用范围,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能做到与之对话,还能得心应手地用它指导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方法,包括选题、组织材料、论证或论述等。就社会学而言,还要熟练掌握统计技术,比如SPSS、STATA等统计软件。第三是语言,包括学术语言、外语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方式,有时仅仅是学术语言的不规范就使得论文的写作出现困扰,怎么看也觉得是大白话,失去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由于自己这三方面的不完备,科研工作一直难以深入,有经验更有教训。
  其三是服务学生。作为高校教师,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职责。直率并问心无愧地说,我非常认真并尽力去做了,比如指导学生参与全国“挑战杯”比赛、寒暑假实践调查和志愿服务项目,许多学生由此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从2001年到2017年,自己都不知指导过多少学生的参赛作品,不管是不是本院学生,对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仔细、用心地去斟酌,去查找资料,提出修改意见,有时候一个作品要历经数遍修改,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和美好的比赛经历,为学校、学院以及学生自己争光。
  40年的山大经历,学到很多:工作本身就是学习,可以提升各方面素质,无论教学、科研、还是服务学生都是助人助己的过程;体悟很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受到平凡的工作所承担着的崇高使命与社会责任;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参与社会、服务母校、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结识众多老师过程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这是多么珍贵的人生财富。


【作者:哲社学院 李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