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大日记:文学生活馆暑期课程参加者 孟凡

发布时间:2018/07/29 09:00:49   点击:  

7月28日 星期六 阵雨
  两年前的高考中,两分的差距使我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失之交臂来到威海校区。而现如今,六天的暑期课程又将我带回到济南,使我有机会感受到济南中心校区的别样魅力。
  还记得初到济南时,我受到了与威海截然不同的天气的“欢迎”。当我拖着行李箱走下高铁的一瞬间,便感到一股热浪来袭,对济南的第一印象就停留在了“热”上。济南这儿并没有凉爽的海风,也没有浸润水汽的清新空气,仿佛有一个蒸笼笼罩着这座历史古城,这个布满高楼大厦的省会城市,这个人口密集的现代都市。从气候环境到人文建筑,济南都以独特的气质展现着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不同。
  当我来到中心校区,已是大汗淋漓,但炎热的天气和旅途的疲惫并没有阻挡我的好奇心。我在新奇而愉快地寻找济南和威海的不同,整个校园尽收眼底。进入安有空调的宿舍,我发现学校早已贴心地准备好了床上用品,也为我们办理好了一卡通异地漫游,将一切安排妥当。这一瞬间,中心校区的贴心准备慰藉了我的心灵,一种属于山大人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为期六天的暑期课程使我能够在朝夕相处中领略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韵味。我们的教室是在创业一条街上的文学生活馆。木地板、插花、舒适的桌椅、排列有序的书籍,这充满书香气的环境使人们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激发着人们阅读的兴趣。课程采用了讲座交流的方式,既没有课堂的拘束感,也没有专业课的局促感。当我们沉浸其中,更加能切身体会到经典的魅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所面向社会的文学生活馆真的能够做到公益服务,吸引着喜好阅读的广大朋友,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前来。一间屋子隔开了夏日的烈阳与高温,也隔开了外面的喧嚷吵闹,使人们于大学之中静下心来感受文学的魅力,彰显着山大百年的文史底蕴。
  六天的时光稍纵即逝,我现在仍带着不舍与感谢,回忆着那短暂的六天的所见。我回忆着,回忆刚看到高耸的知新楼的惊叹,回忆着看到傍晚热闹又充满人情味的体育场的惊喜。我用新奇的目光将中心校区与处在人烟稀少的海边小城的威海校区作着对比,她们截然不同,又同样美丽。中心校区的色彩如此浓烈,小树林的绿、路标的红、山大神猫的黑以及度过六天学习生活的文学生活馆的暖色调,它们留存在我的记忆里,而我也期待着下一次相遇。

【作者:文化传播学院 2016级 孟凡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