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0 19:54:36
点击:
上一次在这个操场上跑步,还是三十年前。
是整整三十年前。
1995年7月,也是这般火热的夏天里。我跑完最后一个十公里,收拾好行囊,悄悄离开这个熟悉的校园,挥挥手离开了这个我生活了五年的熟悉的城市,奔赴了我的下一个驿站。
之后波波折折,兜兜转转。时隔经年,仿佛千帆都已阅尽一般。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操场的起跑线上,迈开了第一步,完成这个具有仪式感的毕业三十年返校聚会的第一步。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泉城这四大火炉之一的盛名是名副其实的。虽然是早晨6点,阳光已经有了些炽烈。光线斜斜地照在身上,在跑道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于是,我就和影子开始一起起步,一起提速,一起呼哧带喘。
当年的跑道是细碎的碳渣铺就的,线是石灰划就的。如今,平整的塑胶跑道踩上去弹软舒适,足球场上翠绿地面看上去很养眼,眼前视野一片开阔。
三十年前的那个我113斤,今天的我135斤;三十年前的我,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今天的我已经是须发斑白且发际线后移;三十年前的我满脸青春痘一脸的倔强,今天的我已经是满脸的皱纹一脸的沧桑。三十年前的那个我,仿佛就在我身边。我一边跑步,一边用心和身边那个三十年前的我聊天。
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到省城济南。穿过写着“山东医科大学“的古朴校门,带着懵懂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所象牙塔。银杏大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充满朝气的面容,胸前那枚白底红字的校徽格外显眼。开学之初,就在这个操场上,穿白衬衣黑长裤,接受了2周的军训。学会了歪歪扭扭地踢正步,学会了扯着嗓子拉歌,学会了有事先喊“报告”,并且像模像样地列队走过主席台。
五年的学习、见习和实习生活,也漫长,也短暂。高兴时,来操场跑步;不高兴时,来操场跑步。疲劳时,来操场跑步;慵懒时,来操场跑步。风里跑过,雨里跑过,雪里跑过,霞光里跑过,月夜下跑过,直至三十年前毕业那一天。在这条跑道上,有无数健硕的身影在我的前后左右,一加入这个队伍中,就有使不完的劲。毕业后,奔忙劳碌时,迷茫困顿时,我常常想起母校操场的这条跑道,想起我气喘吁吁跑步的样子。这常提醒我,咬咬牙再努力一把,你可以的。直到今天,我也应该感谢那五年在这条跑道上洒下的汗水。直到今天,我仍然受益于那时养成的习惯。也感谢跑道上那些不知名的学兄学弟,他们已经散如漫天星辰,在祖国的大地上,乃至遥远的异国他乡,熠熠闪光在医学领域里,践行着“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校训。
跑道上的人零零散散很少,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太阳开始发威,起步不久我就已经汗流浃背,发梢的汗水流入眼睛时前面一片茫然。我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跑着,天马行空地想着,就像当年一样。
十公里,25圈,在这样的盛夏时节还是有些挑战,毕竟五十三岁的我已经不是当年二十三岁的我。脚步慢慢有些沉重,我放慢了脚步,努力实现这个我已经许过了很多次的愿望。
天气越来越热,跑道上的人越来越少。放眼看去,不过二三。还好,在阳光更加炽烈之前,我完成了这个具有仪式感的十公里。和三年前一样,一圈不少,一步不少。我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揉着发涩的眼睛,我缓步走出操场。迎面而来的,还是那些年轻的面容,还是那些挺拔的身影,还是那些欢快的笑声,一如三十年前的我们。
我突然再次想到那首苏东坡的词“莫到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1995届校友 王先令 来自单位:齐鲁医学院 责编:王莉莉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