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培训班学员、重大项目团队骨干代表 王荣堃

发布时间:2025/07/30 20:00:20   点击:  

7月30日 星期三 晴

得知入选山东大学“井冈薪火铸师魂,砥砺传承弘师道”培训班,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我内心激荡难平。能有机会走进这片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中央直属的红色学府深造,实乃弥足珍贵的殊荣,亦是我长久以来的心之所向。

几天的课程让我在灵魂深处受到了深刻洗礼。井冈山烈士陵园中的烈士墙和无字碑给我两个感受:沉重、无言。井冈山革命期间牺牲了四万多名烈士,只有一万多名烈士有姓名记载,但是留名也只是墙上的一个名字,生于何地、死于何时、相貌如何、生平如何,可能只有他们的子女和战友知道,更不用说无名烈士了。我的外公也是老红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老人在前几年离世了,享年91岁,所以我感触很深。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十年,但老人对当年参军、参加战役的种种过往如数家珍,每次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十几岁参军、加入共产党的事情,让我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精神意志和信仰,理解在国家需求面前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我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碳化硅团队的一员,在攻关国家重大任务中数次遇到难以突破的困难,而井冈山精神就是我们新时代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坚定信念”是攻关路上的定盘星。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卡脖子”难题,其复杂性与艰巨性往往超乎想象。通过深入学习,井冈山的星火启示我们,唯有怀抱对国家、对民族、对科学的坚定信念,才能在一次次实验失败、理论碰壁时,拒绝迷茫与退缩,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的执着,锚定目标,持续冲锋。这份信念就是支撑我们穿越科研“无人区”的精神脊梁。

“艰苦奋斗”是攀登险峰的硬脊梁。当年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正是艰苦卓绝的写照。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同样意味着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它要求我们摒弃浮躁,甘于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细作;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克服资源、技术、环境的重重挑战,艰苦奋斗是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沃土。

“实事求是”是探索真理的生命线。井冈山道路的成功,源于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洞察与创造性实践。科研攻关更是如此,它要求我们一切从科学规律和客观现实出发,严谨治学,尊重数据,勇于在复杂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真问题、寻求真答案。切忌好高骛远或盲目跟风,必须脚踏实地,让每一步研究都建立在扎实的根基之上。

“敢闯新路”是突破瓶颈的金钥匙。“农村包围城市”是伟大的创举,在国家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亦步亦趋无法实现超越。井冈山精神激励我们,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方向、尝试新方法。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在交叉融合中寻求突破,敢闯新路是打开科技自立自强之门的密码。

我将以此次培训燃起的精神之火,化为投身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与立德树人事业的澎湃动力,努力在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中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副研究员 王荣堃 来自单位: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 责编:谢婷婷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