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计划”实习生 李嘉怡

发布时间:2025/08/30 20:47:51   点击:  

8月30日 星期六 晴

盛夏的风从黄海吹来,掠过胶州湾大桥,拂过“上合之珠”熠熠生辉的穹顶,也轻轻推开了我作为“青鸟计划”实习生的又一页日记。在这个聚力国际合作的平台上,我以笔和镜头为舟,渡过了一个充实而明亮的夏天。

回顾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实习的一个月,很多记忆依旧鲜活。但若要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那汇聚多元文明与经贸活力的“两会一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而我有幸以媒体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成为这场国际盛事的记录者与传播者。

大会开幕式清晨,我早早抵达上合媒体中心。空气中弥漫着多种语言交织的忙碌,新华社、央视、大众日报等媒体的老师已各就各位。我被安排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团队中,协助整理采访视频、核对嘉宾名单、跟进动线流程、参与现场拍摄。这一天,我跟随记者老师穿梭于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建国饭店、上合大厦之间,用镜头捕捉中外嘉宾握手交谈的瞬间,用笔记本记下论坛中迸发的思想火花。

我仍清晰记得,在采访白俄罗斯明斯克市政府市长时,记者老师如何用一个精准的提问打开对话,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欣然分享合作愿景;也记得在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会中国首代面前,他以从容的专业素养化解了因语言习惯差异带来的小插曲。这些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媒体记者不仅是信息的记录者,也是文化的调音师和信任的搭建者。

随后几天,我继续参与山东—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上合海洋物联网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对接会等多场配套会议,协助现场拍摄,并进行素材整理。从初持相机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镇定抓拍关键画面,再到学会挑选最合适的照片——每一次按下快门、每一次剪辑导出,都是对“责任”二字的具身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青岛电视台与青岛日报的老师们倾囊相授,教我如何用镜头语言讲述政策沟通的故事,如何借一段短视频传递博览会的开放气息,又如何以一则通讯凝聚区域合作的共识。他们让我明白,宣传的本质,是让严肃的议题被人看见,让遥远的合作变得可感。

是的,我看见了。我看见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这里寻觅商机,也看见非遗匠人在展台前展示千年技艺;我看见政策文本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也看见文化差异如何在对话中融化为彼此理解的微笑。

一个月虽短,却足以让我重新理解“传播”的重量。正如一位记者老师所说:“你记录的每一个镜头、写下的每一行文字,都可能成为别人认识上合、信任中国的理由。”

如今实习落幕,但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一次经历,更珍贵的,是在国际舞台边缘窥见的辽阔,是在媒体一线实践中学到的敬畏。

山海有期,青鸟有信。这段旅程让我坚信:好的传播,能让合作的声音跨越山海,让文明的故事落地开花。而我们新时代山大人的使命,正是以青春为媒、以专业为帆,在这场伟大的对话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注脚。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李嘉怡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