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31 20:15:18
点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几天,校党委书记任友群亲自为我颁发、佩戴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我的心情无比喜悦和激动。学校离退休处的工作人员和所在的党支部书记想邀请我给青年学生党员讲一堂党课。我当场就拍胸脯答应了:“我虽然90岁了,但身体很好,思维很清晰,语言表达也没问题,我要将亲身经历讲给孩子们听,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今天一早下起了雨,天公不作美,但我还是让小女儿开车送我到约定地点。

看着孩子们年轻的面庞,就像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结合自身经历给他们讲述了我的亲人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自己少年时参加“抗日姊妹团”,还曾送过“鸡毛信”的经历。
我出生在菏泽单县,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我的两个亲人都为革命牺牲了。母亲唯一的弟弟赵家馨曾被彭德怀同志派人接到湖北参加抗日活动,后来在陕西牺牲。五叔刘雪庵,牺牲在成武县解放前夜,时任成武县委副书记。小叔叔刘长林14岁就参加了铁道游击队,曾泡在水中15天坚持打鬼子,我奶奶听说后眼睛都快哭瞎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请缨去新疆参加建设,离休后留在了乌鲁木齐。我唯一的姑姑也参加了抗战,经历不少磨难,后因病在河南去世,时任河南省工会主席。
抗战爆发后,全家来到县城六十里外位于解放区边缘的张楼寨。那时,儿童都没地方上学,母亲就办起了抗日小学。她白天教书,晚上纺棉花,纺棉花时常吟古诗。她最爱吟陆游那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有时也唱《苏武牧羊》《木兰辞》……这些诗句、歌声,像种子一样,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那是对家国最深沉的牵挂,是对民族气节最朴素的敬仰。
1944年,我9岁,参加了“抗日姊妹团”(男孩加入的叫“儿童团”),当年唱的那些打鬼子的歌,到现在我还能哼上几句。记得12岁那年,父母交给我一个任务:挎着一个装着半斗小米的笆斗,走了五里地给“五婶儿”送去。到了地方,有一个瘦高的小伙子接过笆斗,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后来我才明白,当时送的其实是“鸡毛信”。
孩子们,我今年90周岁了,什么福也都享了,而那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像我母亲一样的无名英雄,却永眠地下。亲人们安息吧,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江山,后继有人。这红色基因,一定会传下去!
孩子们,你们从书本和影视资料中了解抗战历史,难有切身体会。那段历史,那份苦难,那种为了民族存亡而迸发出的英勇无畏和惊天动地的牺牲精神,需要大家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它对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深远贡献,我们必须永远铭记!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我真心希望你们:铭记历史,胸怀家国,筑牢信仰,传承血脉,接续奋斗,不负韶华。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那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那种融入血脉的深厚的家国情怀、那种无私无畏的崇高的革命精神,传承好山大人的红色血脉和优良校风,学好本领,脚踏实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心中有国家,奋斗才更有力量。我要好好地活着,要看着你们青年一代成长起来,要看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我胸前的这枚纪念章,是过去的荣光,你们胸前的党徽,才是未来的希望!
【作者:退休教师 刘延伟 来自单位:离退休处 责编:王莉莉 董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