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3 19:01:20
点击:
窗外天朗气清,就像八十年前那个宣告胜利的日子。今天,离退休党委组织大家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早早守在电视机前,胸前佩戴着那枚承载着岁月与荣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心潮澎湃地等待着大会开始。
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当阅兵方阵踏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隐身战机梯队呼啸着划破长空,我的视线一次次模糊。尤其是看到立着一面面浴血战旗的车队缓缓驶过,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青春燃烧的年代。那些早已离去的首长、战友们的音容笑貌,还有自己从懵懂少年踏上革命道路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我叫韩秉公,今年96岁了。此刻,看着盛大的阅兵,我无比怀念那些曾并肩战斗、如今已长眠地下的老领导、老战友们。他们很多人来自我们原山东医学院(前身是光荣的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52年与齐鲁大学医学院合并,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的老领导层,是真正的老革命,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血脉在这里交融。正是党的教育和培养,指引了我的一生。
1945年3月,年仅16岁,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个子矮小的我,怀揣着父母沉甸甸的嘱托和决心,冒险穿过日伪军森严的据点封锁线,一路奔向解放区的大埠村,参加八路军。父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是因为我18岁的兄长韩炳琦早在1942年就已投笔从戎。那时日伪的“强化治安”和“连保连坐”像铁链般勒紧了百姓的脖子,尤其对我们这样的抗日家属监控得密不透风。父亲韩春芳和母亲王宗贤,为了安全,也为了信念,最终让我也走上了兄长的道路。
参军后,县大队领导见我年纪小,安排我跟着卫生员学习救护。仅仅5个月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然而,驻扎临沂的日军及临枣公路一带的日伪据点却逃窜到枣庄负隅顽抗,拒绝投降。
为了彻底肃清顽敌,1945年9月8日到10日,我军发动了峄县战役及临沂战役。峄县战役在师长王麓水的指挥下,鲁南军区第八师及英勇的地方部队,向日伪军两个旅发起了猛攻。我们地方武装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前线,负责紧张的后勤保障、运送弹药,以及最紧要的——转运伤员。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战场的残酷,担架上年轻战士的鲜血,空气中弥漫的硝烟与血腥味,至今想起仍觉心头沉重。战斗持续到8日凌晨:敌1500余人被全部歼灭!
峄县战役胜利后不久,组织上为了培养我,派我进入峄县鲁南三中学习,这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之后我能到鲁南卫校、济南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学习,考入在青岛的原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学习,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临床医生、科室学科带头人,都与那时候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时光荏苒,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个穿梭在战场上运送伤员的小卫生员,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看着电视中祖国的强大军容,抚摸着胸前的纪念章,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感恩。我能拥有如今健康体魄和精神矍铄的晚年生活,与国家、政府和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密不可分。党和国家从未忘记我们这些老战士的微末功勋,给予了我们最坚实的保障:从完善的医疗保障、定期的生活补助,到各类荣誉表彰与节日慰问,每一项政策都让我在安享晚年时,深切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尊崇与温暖。
尤其要感谢山东大学始终牵挂着校内像我们这样的老战士群体,校领导一次次亲切的上门探望,一遍遍温暖的悉心问候,不仅送来了生活所需,更用心倾听、尽力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这份跨越漫长岁月的关心与厚爱,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组织关怀,它是对那段烽火岁月中铸就的英雄精神的无声传承,是流淌在校园里的温情暖流,更彰显了学校的担当与人文情怀。
八十年的风雨沧桑,从硝烟弥漫到国泰民安,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我何其有幸,能亲眼见证这伟大的变迁。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你们看到了吗?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而我,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只是做了在那个年代每个爱国者都应做的一点事情,实在不值得一提。唯愿这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大地,愿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作者:离休教授 韩秉公 来自单位:离退休处(离退休党委)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