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19:50:51
清晨5点50分,闹钟响起。退伍复学已是第三年,我也第三次担任军训教官。指尖轻轻拂过迷彩领章上的五角星,那些在火箭军部队的晨昏记忆仿佛瞬间苏醒。
训练场上,新生们身着崭新的作训服,稚气尚存,脚步却已坚定有力。嘹亮的口号声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我想起两年前带的第一批学生,时光在口号声中流转,而迷彩服下那颗赤子之心,却始终未变。
今天是校区2025级学生军训开训动员,今年的开训动员格外特殊,四位刚刚参加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威海女民兵走上主席台,全场肃然起敬。三次受阅的民兵姐姐接过话筒,声音平静,却有千钧之力:“当我们走过天安门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圆满完成任务,而心里的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当走到小巷,听见人民群众喊‘女民兵真美,真整齐,女民兵英姿飒爽’时,我们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受阅,而是一次庄严的守护。”她的话语让在场的新生们不自觉挺直了背脊,那份刻在中国当代青年骨子里的担当,穿越时空,在此刻共鸣。
上午训练时,我再次提到女民兵的故事。她们的身影提醒我:自己在训练场上总强调动作标准,却少有讲述迷彩背后的意义。而军训真正的价值,并不仅是教会他们如何整理内务、打拳、踢正步,更是要让保家卫国的精神,在年轻人血脉中生根发芽。
阅兵场上,看大国仪仗,看战旗猎猎,看龙骧虎步,看金戈铁马,看鱼翔浅底,看鹰击长空,看大国长剑,看东风浩荡;军训训练场上,看迷彩方阵,看英姿飒爽,看步履铿锵,看口号震天,看挥汗如雨,看百炼成钢,看青春无悔,看热血荣光。两者在时间与空间中交织,都映照出同一个信念:军人的荣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守护。上午训练结束,我望着空荡的训练场,仿佛重遇无数个昨日的自己:2020年初入校的青涩学子,2021年披着大红花的火箭军新兵,2023年泪流满面的退伍老兵。正如阅兵场上的口号所言:“苦不苦,想想民族耻辱;累不累,想想革命先辈。”迷彩或许会褪色,但军魂永远鲜亮。
明天训练时,我要告诉同学们:不必人人都成为军人,但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守护者,守护脚下的土地,守护心中的理想,守护这个用无数青春换来的盛世。
【作者:2022级本科生 邵艺 来自单位:翻译学院 责编:王莉莉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