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03 19:49:03
十月三日,我们实践队一行八人来到了沂蒙革命老区济宁泗水县,采访三位抗战老兵。
在泗水退伍军人协会的两位退伍军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第一位老兵吕启荣老人的家中。开车进入村子,我们看见吕启荣老战士就站在院子门口等待着我们,等我们进了院门,他与我们一一握了手。老人的儿子和孙女搀扶着吕老先生,一并带我们进了屋。
老先生今年已经九十五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就是耳朵已经不大好使了。尽管一开始交流有些困难,但是吕老还是打开了话匣子,他自述14岁和兄弟一起参军,那时候生活艰苦,土地都归地主,兄弟二人寻思着当兵才有活路,他说自己不怕死,又恨日本鬼子和蒋介石,所以就去当了八路军。进入部队后他当了通讯兵,是华东野战军的兵,曾给陈毅元帅送过信。提起陈毅元帅,吕启荣老先生说他对待底下的兵很好,那回他送信,送到了司令部,陈毅元帅并没有看信,而是先将信放在了桌上,倒了杯水,“小鬼,先喝水。”老先生忘了很多事情,很多惨烈的战役也都忘了,但给陈毅元帅送信这件事,他一直记得。
老先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两次解放泗水、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还有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时在东北做预备队随时准备入朝。战争都结束后,他并未选择留在东北,而是回到了泗水做了村书记。听老先生的儿子讲述,村子里的提水站是他带人修的,至今还用于村子的耕地浇灌,同时他也让村子成了济宁最早通电的。
一开始当兵,营养不良,个子矮,老战士们不想让他参加直面日军,参加解放泗水的战役,“我不怕死,”吕老战士回忆道自己对战友们讲的话。后来解放战争,我军的装备、人数都不如国军,只能打运动战,“一天晚上走一百里路,白天不能走,会被飞机炸,鞋全都磨烂了。”他讲述到。“那时候冬天住在老百姓家里,一个老大娘看我穿着破鞋,也没东西吃,给我拿了俩馒头,我不敢吃,因为上面说了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那大娘说你赶紧吃了,没人知道,又给我拿了双新鞋。”老爷子忘了很多事情,但这个故事老爷子反复讲了三遍。听着吕老战士的话,我总是试着把十六七岁的自己带入进去,试想着冬天没有袜子穿着漏风的鞋,一个老大娘给我递来了馒头让我吃下,拿来双新鞋让我穿上。我或许有些明白了军民鱼水情的具体含义。
老爷子忘了很多事情,但总有些事情是忘不掉的,参军的热血,老大娘的馒头和鞋,击败国军王牌七十四师的自豪。我想真实的历史远没有历史书上所写的那样宏大、浪漫,而应该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每道皱纹就是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经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
采访完了,我们和老人一起合了照。临走前,他和我们又一次一一握了手。坐上车,我摇下窗户,大声向老人送去祝福,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见。
在车上,我摸了摸脊梁骨,有许多块,就是他们给的。
【作者:2024级本科生 白龙飞 来自单位: 责编:王一晗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