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团队成员 潘旺

发布时间:2025/10/22 20:00:00     

10月22日 星期三 晴

济南金秋,我们收获了这个季节的珍贵礼物——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经过激烈角逐,我们的项目“盾构智驾——‘五官一脑’高端智能感控技术及装备”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全国金奖!这是今年大赛首次设立的专项赛道,旨在推动高校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价值转化。而山大岩土中心团队,正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获奖后,万千感慨涌上心头,这是一场真正的“破茧成蝶”。犹记得备战期间,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键盘敲击声与团队讨论声交织成动人乐章。从校赛、省赛到国赛,我们经历了许多个修改方案、打磨细节的日夜。李利平教授和王旌教授始终与我们并肩作战,从技术亮点到商业模式,从路演表现到答辩策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学校及学院团委组织了一场场专家指导和模拟答辩,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支持。团队成员从最初的青涩忐忑,到后来的从容自信,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那些反复打磨方案、精益求精的深夜,都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经历这次大赛,我有了一些深刻领悟。

一是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我的导师李利平教授和王旌教授常说:“科研必须要解决真正的工程实际问题。”这一年,我们团队成员扎根工程一线,将“五官一脑”技术应用于黄岗路穿黄隧道、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海太长江隧道、航天大道穿黄隧道、聊热入济穿黄隧道等重大工程。正是在这些实战中,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升级,真正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性和效率,赢得了“这个系统真管用”的评价,为业主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二是团队的力量远胜个人。我们的团队深深植根于山东大学岩土中心构筑的创新沃土之上,在齐鲁交通学院多学科交叉创新的驱动下,依托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家级平台开展科研攻关。从指导老师的战略布局与悉心指导,到各级团委老师的全方位培训与后勤保障,再到每个队员的团结协作与全力以赴,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这场大赛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是创新必须走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论文和专利,而必须转化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技术与产品。在导师带领下,我们团队不仅完成了“五官一脑”的理论基础研究,更成功研制出六大核心装备,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服务与装备销售,我们已为中铁装备、中铁十四局、济南地铁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提供了可靠支持,并赢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这个秋天,我们虽未遍赏泉城胜景,却在创新征程上收获了最美的风景;虽少了些许闲暇时光,却赢得了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终生难忘的经历。

这份荣誉属于山东大学,属于悉心指导的导师们,属于并肩作战的团队,属于每一个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人。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工程一线,用科技创新为祖国地下空间开发贡献青春力量。因为我深知,最绚烂的科研成果,永远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77690



【作者:2024级博士研究生 潘旺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谢婷婷 栾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