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启真》新书发布座谈会参加者 张洪刚

发布时间:2025/10/23 20:27:05     

10月23日 星期四 晴

10月23日,霜降。午后,我站在知新楼前。抬眼望,阳光正穿过淡青色的天空,将楼前的梧桐叶染成半透明的金,叶影落满石阶。山大中心校区浓郁的秋色,恰好为今天“薪火赓续·风华永驻——《以美启真——曾繁仁的山大记忆》新书发布座谈会”铺展了温暖的底色。作为这本口述史的全程记录与撰稿人,我带着与曾教授温暖而感动的回忆,有幸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场内,灯光温润,座无虚席。会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晓琳、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陈斌和文学院院长黄发有先后致辞,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曾繁仁教授新书出版的价值。他们谈到,《以美启真——曾繁仁的山大记忆》不仅是对个人生涯的回望,更是对山东大学百年学术风骨的一次精神礼赞,为校园文化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资料和视角。

致辞后,校党委副书记张帅和曾繁仁教授共同为新书揭幕。曾繁仁教授结合《以美启真》的口述历程,分享了其与山大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与治学心得。张帅副书记深情回忆了曾先生对山东大学所作的卓越贡献,并阐发了《以美启真》的出版意义,表示本书为我们理解山大历史、传承山大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激励山大人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

座谈会的氛围真挚而热烈。与会的校友代表、老教授代表、知名学者和曾先生学生代表依次发言,围绕“山大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座谈,共同追忆了曾繁仁教授及“冯陆高萧黄”诸先生交往的往事,探讨“山大先生”们共有的精神品格,并就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老先生们的学术精神与育人理念进行了讨论。

会上还播放了曾繁仁教授口述回忆的微纪录片,看着一帧帧熟悉的画面,我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一刻,我的思绪飘回两年前的春天。2023年的春天,我接到一个令我感到“诚惶诚恐”的任务——为先生整理口述史。说“诚惶诚恐”,是因他不仅是学术高山,更是我敬重的前辈;说“幸运”,是因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用文字为他64年的山大生涯“存档”。口述史的采访更是让我接受了一堂丰富的校史思政大课的教育和洗礼。

经过与曾先生多次商讨,最终议定口述历史以先生在山东大学64年的学习生活经历为主体,全面讲述其在山东大学求学、治学以及行政、党务等方面的经历,从侧面展现山东大学的历史变迁及发展成就。这本著作深情追忆了山大中文学科以及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结合曾繁仁教授从事的美学与文艺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全面回顾他在西方美学、审美教育、生态美学、生生美学等研究方面的学术理路和学术成就。

曾繁仁教授口述史的录制工作开始于2023年4月17日,一直录制到6月14日,共录制了9期。九次采访录制,从乍暖还寒的春天到烈日炎炎的夏日。每次录制之前,曾先生都会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访谈提纲和主要内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天,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它不是一本“名人传记”,而是一位老人用64年光阴写就的“山大情书”:书里有他对美学的执着,对教育的赤诚,更有对这所大学、这个时代的深情告白。今天,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人的回忆,更是百年山大的精神密码:“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坚韧奋进”的办学韧性、“以美启真”的育人初心。

所谓“记录”,不仅是文字的留存,更是将先生六十四载的山大情、美学志,放进这秋的褶皱里,等后来者翻捡、共鸣。

而这个秋天,就是最好的时刻。


【作者:工作人员 张洪刚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