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特等奖团队负责人 郭奥

发布时间:2025/11/08 20:21:31     

11月8日 星期六 阴

比赛结束返回学校这几天,指尖划过案头厚厚的项目资料时,思绪总忍不住飘回“揭榜挂帅”的擂台。

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奔跑向前的姿态,更在于敢于“揭榜”、勇于“挂帅”的担当。在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我们的项目——“基于单北斗的海洋高频低成本精密定位技术”,最终摘得国家特等奖。这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场青春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当大屏幕亮起“特等奖”的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的既不是掌声,也不是擂台的聚光灯,而是一幅幅实验室里不眠备战的画面——数据反复验证的屏幕光、方案推翻重来的白板图、团队讨论到深夜的会议室……那是独属于我们的“挑战杯时间”,是一场科研人的自我淬炼。从最初的概念验证,到系统集成与海测实验,再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步都凝结着整个团队的心血与智慧。这既是一场技术创新的较量,也是一次意志与信念的考验。

备赛初期,我们面临从“实验室技术”迈向“海上实测”的巨大跨越。为了验证系统和无人艇在真实海况下的稳定性,我们一次次前往学校北面的栈桥测试点;为了优化算法和模型性能,我们反复推敲每一条数据、每一个误差项;为了让复杂的科研逻辑在擂台上清晰易懂,我们一遍遍修改路演PPT、凝练技术表达。那段时间,白天在实验室解算观测数据,晚上聚在一起打磨讲稿、模拟答辩。虽然疲惫,却始终被一个信念支撑——我们要用中国自己的卫星系统,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海洋高精度定位技术。

“一呼百应”,是我对本次大赛最深的感悟。

“一呼”,是我作为负责人在项目推进中发出的每一次号召;“百应”,是团队成员毫不犹豫的响应与并肩同行。每当技术遇阻、时间紧迫,一句“再测一次”“再改一版”“再试一次”,总能换来队友坚定的回应:“好,我们来做!”正是这样的同心协力,让无数个艰难的夜晚,化为前进的动力。

而这“一呼百应”,不只属于团队,更属于山大学子对时代的回答。在“揭榜挂帅”的赛场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份竞赛题,更是国家战略的需求——海洋强国、科技自立、北斗创新。我们以青年之志、学科之长,主动“挂帅出征”,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奔向更广阔的工程现场和产业一线。

在一次次的打磨与攻关中,我逐渐领悟:科研并非孤立的数字与模型,而是时代同频共振的脉搏。作为青年科研人,我们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特长,助力科技发展,把个人规划融入国家发展的航程。“挑战杯”于我,不只是一次比赛的胜利,更让我看到:一声号召,能汇聚无数人的智慧与力量;一个团队,能托起一个领域的希望;一所大学的创新精神,能折射一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未来的路上,我将带着这份“一呼百应”的信念,继续勇挑重担、敢为人先。无论是在深海、在高原,还是在实验室的每一次突破,我都愿以青年之名、科研之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属于山大的力量,贡献属于这一代青年的光与热。



【作者:2024级博士研究生 郭奥 来自单位: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编:王一晗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