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杜新婷

发布时间:2016/11/07 09:47:26   点击:  

11月6日 星期日 晴
  这周的一开始,我在朋友圈写了这么一句话:天才的周一,忐忑的周二,炸裂的周三,放松的周四,疲惫的周五,欢乐的周六,难过的周日。没想到真得一一应验了。
  周一早上想了两个加在下周见面会的包袱,周二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比较政治学,周三做了不尽如人意的政治学导论课堂展示,周四下午没课得以洗澡睡了个好觉。我想着,神经高度紧张的这一周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定要犒劳自己一下,于是周五晚上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一直以来,绿皮火车都是载满故事的专列。这一回,坐在我身旁的是一位63岁的老大爷,他告诉我这是他第四回进京,每一次他都会坐这辆末班车,只等5点钟一到站就坐上去天安门广场的公交车去看迎着朝阳升起的国旗。
不同于这位老人家,我来北京是听相声的。
  前些日子,已在北京工作的学长发的票圈里,长安大剧院、大逗相声、湖广会馆跟东城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消息让我羡慕的不行,遂决定我也要去北京听一回。
  9点钟乘坐地铁二号线到钟鼓楼,大概是天气的原因,路上的行人并不多,与我印象中纷纷攘攘的北京不同,一切都很闲适。我们在南锣鼓巷里走街串巷,看见女人在自家门前择菜,大爷撩开遮掩着鸟笼的帷布,孩子使劲儿拽着想要冲上前来的狗,烟火气儿十足。路过什刹海,沿着后海来到鼓楼西大街,我们到广茗阁取票,恰巧碰见叶蓬,我过去问他,叶老师能跟您合张影儿吗。他爽快地答应,我看见他穿得连帽衫跟我的特像,就顺嘴插了一句,叶老师你看咱俩还是情侣装,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叶老师无声地紧了紧他的外套。
  大逗说的主要是新相声,跟传统活不一样,包袱多且碎,包袱设计上迎合了90后的审美口味,来大逗的也以90后为主。开场是快板杨志卖刀,之后北京联合大学的两个同学说了一段日本戏,清华大学的两个同学使了段卖布头。我喜欢新相声,对传统相声是又爱又恨。其一传统活包袱少,其二传统活太卖力气,总结起来就是费力不讨好。也因为它本身的特点,我对使传统活的人抱有崇高的敬意。虽然我们这样区分传统相声与新相声,但两者仍旧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仔细分析新相声的包袱设计,原理与传统相声师承一脉,这是相声区别于段子的地方,同样也是相声始终带着某种艺术魅力的原因。这一次大逗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不在于李丁李寅飞他们这些优秀的青年演员,而是两所大学的同学们,卖力的演出不输于青年演员的欢迎度背后都是他们的努力,北京机会之多,文化之丰富,让我初开眼界。
  现下,我也想着努力,把山大相协在我毕业以前做出点成绩来。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杜新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