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 范开梅
发布时间:2016/11/11 10:24:34
11月11日 星期四 晴
11月10日下午,由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论坛提案大赛山东大学校内选拔赛在知新楼A1106举行答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参赛选手与各个学院优秀的参赛选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经验。
我们组在倒数第三个进行答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台下一直都很紧张,看着前面的同学表现得都十分精彩,我们都有点想放弃这次比赛。后来,评委老师点评第9支队伍时说,从答辩中能看到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不同的队伍有不同的闪光点,只要把你们努力的结晶展示出来就可以了,不必紧张。是啊,我们队为了这次的比赛付出了很多,每天起来一睁眼就想如何使提案更加有创意,每天晚上写提案写到晚上宿舍断电,灵感来了的时候,一直写到晚上两三点。这份提案凝聚了我们20多天的心血啊,即使我们不是这16支队伍里最好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想到这里,我马上给答辩的两位同学加油打气,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而且把我对前九支队伍答辩的经验结合老师的点评整理成笔记,告诉我的队友们要注意的事项。我的队友们逐渐调整过来了心态,我们重新调整了答辩策略:重点展示我们的亮点,去掉一部分展示内容,降低语速,一定要自信,让评委老师看到我们的努力。当我两位队友自信地走上答辩讲台时,我反而特别激动,心脏砰砰砰地跳。赵盼和朱玉杰答辩开始了,她们从容不迫,把我们提案的亮点展示给评委老师,抑扬顿挫,仿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遗产旅游项目!因为我们之前准备充分,在评委提问环节,我的队友朱玉杰非常自如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在台下的我看到她们答辩顺利结束,走下讲台的那一刻,眼前又浮现出一幕幕我们一起开会、一起绞尽脑汁、一起鼓劲的画面。真是一次有惊无险的答辩啊,心态的调整是多么重要!
今天一共有16支队伍进行答辩,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从各自视角出发,提出了他们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思考。在答辩的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自信满满,各展所长,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故宫组的同学,答辩风趣幽默又不失专业与严谨,她的口才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我也暗暗称赞这位同学,以后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她的答辩风格,自信,从容,幽默,机智。此外,还有把泰山、三孔作为案例的队伍,都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了他们对遗产地原真性与旅游体验相平衡的措施。评委老师的点评也很犀利,从提案封面的制作、排版、PPT制作到提案写作具体的结构、文本内容都进行了评价,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同学们的优点与缺点,还给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通过参加这次校内选拔赛,我在提案写作、答辩技巧等方面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用不同的视角聚焦在同一个问题上,专注于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从16支参赛队伍同学的身上,我看到了专注、认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我惊叹于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更敬佩他们在每一个遗产保护细小问题上的专注,通过这次答辩,我看到了同学们身上的“工匠精神”。还记得我们系主任邵明华老师曾经讲过:“我们山大走出来的学生做事就得有一种专注的精神,追求极致,尽善尽美。”是啊,这不正是这次比赛所展示出来的吗?这也不正是遗产保护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吗?
最后,借用艺术学院赵鹏老师对我们16支队伍的点评语作为勉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宽广的胸怀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遗产保护上所应有的精神!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2014级 范开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