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本科生 钟雪婧

发布时间:2016/11/14 16:22:11   点击:  

11月14日 星期1 多云
  经过了暖如初春的周末,这个周一又是冷的惆怅。我在宿舍里打开Photoshop准备修以前的存图,看到相册却又翻起了昨天的旅行照片。
  周天,我们政治班的全体成员远赴曲阜泗水开展关于乡村儒学的调研活动,辗转经过了椿树沟村、南仲都村、泗水城区三地,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泗水县作为入学创始人孔子的家乡,也是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辐射点,如今,漫步在泗水,随处可见的是儒学文化留下的影响。飞檐斗角的复古建筑,刻着“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的精美壁画,路灯的彩旗上写着字字珠玑的格言,孔子的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俯视着这片宁静的大地——他的故乡。
  乘坐大巴车,上午十点多钟,我们就到达了泗水县的椿树沟村,参观了他们的乡村儒学大讲堂。偌大的教室,整齐的桌椅,讲解员仔细向我们展示了泗水县乡村儒学文化的发展和成效。乡村儒学讲堂每两周一次开课,每次课程都能吸引百余人听课,随着社会影响的壮大,椿树沟村的儒学讲堂开始在全县推广,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讲解员向我们展示着讲堂开课的盛状,也向我们展示儒学的普及下,民风社风的转变。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南仲都村的公园建设和泗水滨的景观。泗水潺潺,引得圣人也不由得叹息——“逝者如斯夫!”
  用传统的儒学文化约束村民行为,离不开的注定的“仁”“孝”二字,在泗水的儒孝文化展馆,我们也看到了在儒孝文化熏陶下,泗水人的感人事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日益为人民所重视,国学有又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趋势。如果说西方的思想更多的是科学,那么儒学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传统的哲学如何在现代的乡村发挥作用,泗水县无疑为我们做出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钟雪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