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基础医学院本科生 李彩玲
发布时间:2016/11/18 09:25:08 点击:
11月17日 星期四 多云
我是很喜欢听讲座的,听那些优秀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或经验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更是一件获益良多的事情。于是当我看到青志协的公众号说今天下午在综合楼报告厅有大师讲座,本来已经安排好下午病理课后看看书的计划做了调整。
主讲人是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泌尿外科的吴关教授,在15.30-17.00这一个半小时间,他讲述了外科手术以及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历史,向我们展示人们是如何克服手术的三大难题(出血、感染和疼痛)的,又是如何把科技与手术结合实现从开放性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机器人手术的转变的。尤其是他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展示机器人手术的过程,让我深深惊叹于技术的发展,也意识到一个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决不能只靠书本知识和传统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又跟紧时代的要求,竭尽所能为病人服务。
之后吴教授又讲了他从北医毕业之后到美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经历,让我发现出国行医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决不像国人想象的那样比国内的医生轻松许多。一个已经完成住院医培训的北医硕士,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优秀,可初到美国发现能人到处都是,一时间有不小的落差感,又加上culture shock不能融入美国社会,不懂人家的风俗节日,也不懂人们口中头头是道的足球,与病人交流还比较容易,难的是与同事相处,没有共同语言又何谈合作!这还不是关键的难题,要想在优秀的医生间有一席之地,一定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有些人精力充沛到每天只需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想想自己睡眠少于七个小时就头疼犯困,究竟要拿什么与别人比!
吴教授讲完之后,给了同学们提问时间,许多同学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本科毕业去考美国执业医如何,教授说不提倡这样,没有一家优秀的医院会轻易要一个没有背景也没有特别贡献的的外国本科毕业生,这样做很难在那边找到满意的位置;又比如有人问中美医生或者医学生的差别,教授说最大的差别是那边的医学生只有极少数是中学或者本科直接上来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才又决定从医,所以年龄也参差不齐。而国内都是高中毕业就上医学院,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而这是一个医生所必须拥有的能力。诸如此类,听完真的感觉自己要努力的空间太大了,果然人是需要刺激的,没有竞争的刺激就没有提升自我的动力,盲目的自我满足。
听完,觉得自己获益匪浅,然而出了报告厅才发现这并不是青志协推送的那场报告,那个在隔壁......我笑了,不知是笑自己的蠢,还是笑就是这阴差阳错才让我听到这另一场报告呢。
【作者:基础医学院 2014 李彩玲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