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两学一做”实践活动参加者 李静

发布时间:2016/11/21 11:49:13   点击:  

11月18日 星期五 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国际教育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秉承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理念,结合学院特色,组织了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11月17日下午,冒着初冬的濛濛细雨,学院党委行政支部“两学一做”实践小组赴南京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接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纪念馆位于扬子江畔,场馆设计颇有寓意。纪念馆外立面做成“木船”形状,意为“驶向胜利之船”。来到馆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让人肃然起敬。沿着“大船”进入馆内,一到大厅就看到一群解放军奋力渡江的浮雕造像,浮雕以“天翻地覆慨而慷”为主题,气势恢宏,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渡过大江解放南京的情景。展览共分为六部分——序厅、“风雨苍黄”、“天翻地覆”、“人间正道”、“胜利之都”、纪念厅,我们一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逐个展厅进行了参观。展厅伊始,是三大战役的简介图表,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之后的解放军的又一次大规模战役行动。聆听讲解,我才了解到渡江战役的具体细节及其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我有时暗想,和平年代在幸福生活中浸润已久的我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腥风血雨的20世纪,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悲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当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直观地呈现在眼前时,我的思绪被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国统区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爱民护民,与人民亲如鱼水,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带领人民群众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深刻体会到渡江战役的胜利昭示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在历史上,共产党带领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广大人民带来新生,也必将带领我们取得更大胜利。另一方面,腐败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几乎是摧毁一切政权的致命伤。纵观秦汉以来的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政权的崩塌都源于政治腐败,历任新政权建立后无不重视整顿吏治,发展民生。我不禁想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坚持理想信念、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走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传统,并做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解读。我暗暗对自己说,作为一名党龄已超十年的共产党员,我该经常思考如何将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进一步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和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平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进步。
  参观结束后,同行的同事们都有极大的热情,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都表示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先进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大家对第二天的调研考察工作充满期待,渴望从对方院校汲取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改进提升现有工作。根据学院党委的安排,实践小组就调研提纲进行了重点讨论和分工,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我们两组人员带着任务,信心满满地分赴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考察调研。我被分在了南师大组,和另外两名老师赴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取经”。南师大的校园景色秀美,刚刚下过雨的空气湿润清新。我们的调研工作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张小峰副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吝分享经验。在同行的两位老师就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中外学生管理中发挥作用、海外教师与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开展、学生管理体系与中外学生融合体系建设、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开展与落实、短期来华项目的开展与落实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以后,我也从自己目前承担的工作出发,以学生招生拓展、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社团建设及学生自治功能的发挥、学生校友工作等为题,认真地向对方学院请教,得到了真诚而中肯的建议。两校同行还分别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交流了对解决问题进行的积极探索。
  此次“两学一做”实践活动日程紧凑,内容详实,收获丰富。返程的途中和同事交流起此行的感受,发现我们都有相似的体会。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和做合格党员并不仅仅是一句激励我们的口号,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思考如何将其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拓宽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责任。就我和同部门的老师而言,留学生工作头绪多、内容杂、文化差异大、有各种突发情况,从事这项工作更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才能把握哪些情况必须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哪些情况下也要适时有理地说“不”。同时,学院一直提倡的奉献精神也要继续发扬,工作以来,学院的同事们早已养成了24小时开机在线的工作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我也早就习以为常。如此,我们仍需秉持凡事“往高处着眼,从严处着手”的做事风格,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开展工作研究,不断改进提高,将“两学一做”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李静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