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外语学院本科生 朱小莼
发布时间:2016/12/14 09:09:26 点击:
12月13日 星期二 阴
回想今年9月3日——山大新生报到的日子,对于每一个16级的同学来说,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成人日。从这一天起,我们像绒球脱离种子一样离开了家,在一片新土地上落下脚来,开始学习独立照料自己的一切生长。对很多从没离开过家的同学而言,这是种巨变,巨变的过程中难免带有几分不适,所幸的是我们新的母校并没有忽视这一特殊时期同学们的成长需求,法语系为今年每一位新生都配备了一名相伴四年的导师!
初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很惊喜,因为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实行了这种传说中的导师制度,即便在山大,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院系的同学只能对迅速落实这一制度的法语系中的小伙伴们表示羡慕嫉妒恨,所以在11月份初一听到导师制要实行了,法语系的同学们都激动了起来。
担任我们班同学的导师的有我们的任课老师,也有系里的其他老师,导师制实行以后,我们迅速熟悉了整个法语系强大的后援团队。除了都是法语学习的大神以外,每个老师都还有着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人特色,同学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导师加入心愿单,名单确定后,微信群就红红火火地建了起来。
在法语系导师制实行以后,“今天你见导师了没”成了同学们之间的问候语,同一导师的四到五名同学自发地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导师见面会在我们之中积极有效地开展着。像我所在的由卢梦雅老师带领的的导师小分组就在11月28日于外院楼开展了第一次小组见面活动。
在当天的交流会上,针对我和另一位热爱中文、有明确发展目标的两位同学,卢老师建议我们在认真学习法语专业的同时,不要放弃对汉语言文化的深入接触,鼓励我们以日后做到中法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为治学目标;面对另一位坦言说梦想去法国学习糕点烘焙的同学,卢老师的建议是希望她结合自身情况、多去询问社区中的法归餐饮女老板的真实体验,谨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而对于还没明确的发展规划的同学,卢老师也安慰她不用急于一时,毕竟一切多样的选择和深入的研究发展都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的,于是在此之后,卢老师又在法语学习方法上为我们开阔了思路。比如以理解、运用和练习代替死记硬背,用多样课本来对比学习等,由于这些都是针对我们的疑问给出的建议,它们非常适合现阶段就读大一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除了和导师见面交流以外,法语系的同学还善于在零散的课余时间里利用微信等电子软件与导师进行互动,充分发挥了当下互联网时代线上交流的便捷优势。从“du的不同用法”到“如何平衡学业与课余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梦雅”群里分享学习小结和生活困惑。
继我们亲爱的老师们从“教师”进阶成“导师”后,我们接触到了他们更加生活化的一面。老师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发挥着导师制教学的两大特色,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也为同学们送去了许多温暖和帮助。何其有幸,这年秋冬,遇见你们!听说降温的日子,很适合去找导师聊聊人生哦!
【作者:外语学院 2016级 朱小莼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