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赵李叶
发布时间:2016/12/14 23:41:50 点击:
12月14日 星期三 晴
忙碌的一天过去了,此刻坐在书桌前,竟也感觉这么幸福。
上午陈老师讲的是公平正义。一向说话温柔的她,在讲到社会上的不平之事,却也能慷慨激昂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听我们发表一些不成熟甚至有些牵强的发言时,也能静静地思考然后有理有据地反驳;在给我们推荐一些她认为特别好的书目时,幸福在她的脸上洋溢着,说话时也像一个孩子一般道“我特别特别喜欢这本书,你们一定要买呢”;在最后与我们道别时,开心地说道“你们今天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竟然不知道你们会将讨论做得这么好呢”。望着陈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也笑了,陈老师如此可爱却又如此可敬,在学术的道路上,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执着,也正是这一份坚持的魅力,吸引着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和她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
这一堂课,陈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启发。罗尔斯用20年的时间厚积薄发,著成《正义论》,这享誉全世界的名著对于罗尔斯来说,只是一个名分而已,他真正想追寻的是,心中永远的正义理论。只是,在名利面前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的处事不惊,这何尝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思考的?除却名利,不问英雄来自何方。或许,太为浮躁的气象之下,剩下的只有我们空虚的心灵。我们不问将来,只许当下。
打开窗户,阳光没有玻璃的阻挡,落在身上觉得格外暖和。伸出手,深深的凉意透过手指袭遍了全身。零下的冬日来了。虽然阳光很好,却依旧掩饰不了泉城冬日的严寒。只是身在暖气屋里的我们,没有感觉到些许凉意。只要内心是暖的,严寒侵袭,又有何妨?
在写论文之余,拿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重读《共产党宣言》,除了敬佩马克思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之下依然悠然做着自己的战斗,却又感觉到字里行间的战斗感,那种精神的鼓舞不是物质所能达到的,马克思坚持了一生的无产阶级使命和崇高理想,我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只要坚持和热爱不辜负,一生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奇迹,谁说不是呢?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 赵李叶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