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 李星萱
发布时间:2016/12/15 09:09:49 点击:
12月14日 星期三 晴
“在街头咖啡屋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这是《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所描述的闲适的德国小镇生活,他批判没有咖啡文化的中国香港,或者说他认为所见到的或许就是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缩影——疲于奔命,灵魂惫懒。
在济南的清晨,我见过操场上晨跑锻炼的人,街头悠闲散步的人,公园咿咿呀呀唱曲的人,不过大多是老人,或者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是一个渐渐摆脱烦扰,真正为自己而生活的群体。不同于家乡那样的小镇,我曾震撼于济南清晨的街头蜂拥而行的上班族。从天空的角度看下去,那大概像是密集的蚁群,在各类建筑的夹缝中求取着生之希望般涌向前方。
不可否认,在中国,除却那些了却一生愿望颐养天年的老人、未经心酸痛楚的孩童和不愁生计的富翁,大多数人对待自己就像对待抽打陀螺,仿佛一旦停止,陀螺便殒声无息。
如此心酸奔劳,所图为何?
“为了下一代!”
这是听起来最冠冕堂皇但其实也是最真诚无奈的宣告。此生所付出的血汗或许今生得到回报寥寥,我们可以忍受无法享受到付出所换来的收获,但是我们在乎下一代的未来。数十年前在战火中浴血的先辈们是为了下一代免受战乱之苦,呕心沥血的科研工作者们是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好,苦苦号召节能减排的环保人士是为了下一代健康生命的延续,哪怕是一个个不知名的上班族也是为了下一代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我的下一代,也是最真诚的告白。如今大多数中国人的努力,常被外国人诟病没有质量的人生,没有休憩的旅行,但问“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坚信,所谓苦尽甘来,我们或许享受不到甘的到来,但上天总是公平,你的苦,庇荫下一代,何尝不是沁入心脾的“甘”?
步履匆匆,跋山涉水,但“亲爱的下一代,我——无悔”。所以也请珍惜我们上一代所给予我们的一切。
起向高楼撞晓钟,不怨一生奔波苦。
【作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6级 李星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