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马克思学院研究生 黄敏

发布时间:2016/12/20 23:53:47   点击:  

12月20日 星期二 霾
  今天引爆朋友圈的除了雾霾,还有什么呢?反正我的朋友圈是被彻底刷屏,加之各类公众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深陷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人总是会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最想要的信息。
  看到公众号的相关评论文章,有学术大咖在学理上的研究,也有资深媒体深度的探讨,更有网民群众讽刺性、黑色幽默似的调侃……不管怎样,雾霾的危害人们是知道了,生态意识在人们脑中也有了萌芽。可在治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痼疾存在,它不仅仅只是生态建设上的问题,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各方面需要共同关注的亟待解决的关乎人类生存健康和地球生态平衡的难题。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是愤青?难道只是戴着口罩习以为常地漫步在“仙境”中?我想,绝对不是的,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从今日开始pm2.5直指500的雾霾让我觉得恐慌,更加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是一名文科类的研究生,在我看来,我们能做的还可以是聚焦于对此社会问题的学术研究,从理论方面入手,在“破”的基础上“立”,尽可能地发声。在日常生活里,和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问问他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建议等等,这也算是做调查、收集民意。就像今天上课时徐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要触摸现实,在写论文、做学术的过程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逻辑到逻辑,而要把镜头、把笔尖对准社会实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徐老师说论文其实是生活感悟的凝练。是啊,我们没有必要把论文看得那么恐怖。虽然,目前我在论文写作方面还没有入门,这一个月来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抓耳挠腮,哭天喊地,有种江郎才尽的绝望之感。但在今天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后,顿感心中充满力量。
感谢我们马院的每一位老师,感谢我的导师,在给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尽量给我们机会参与讨论、汇报、讲课,给我们推荐书目,更重要的是传递给了我们一种正能量,不管是对学术真理上的永恒追求,还是做学术的严谨刻苦的态度,还是对生活的热爱,都让人值得敬佩。
  我想,一名学者就该如此吧。把学术钻研成生活,把生活融入学术。
  从长江中下游平原来到山东的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雾霾的威力。我想念家乡的月明星稀,想念家乡的真正的雾,那种雾是甜的,带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早起做饭的炊烟香。
  今天在对雾霾的反思、对老师的感谢、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思念中入眠吧,虽然有雾霾的干扰,但我应该可以睡得很香吧,因为收获很多啊。只要你想,每天都会很美好。我会做个美丽的梦,梦见北方也有了一年四季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相信这不仅仅会是我今夜的梦,更是最值得国人称道的生态文明的明天。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 黄敏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