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政管学院“求索”调研队成员 简佳星

发布时间:2017/01/20 09:47:59   点击:  

1月19日 星期四 晴
  今晚七点,我们“求索”调研队举行了寒假以来的第一次线上会议,围绕“问责官员复出失范现象”这一主题,讨论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收集相关案例、发放问卷、访谈等事宜。
  放假后,从济南辐射往全国各地的铁轨把队员们分散至五湖四海,但“挑战杯”比赛的艰巨任务依旧把我们的心拴在一起。作为“求索”调研队的队长,我倍感压力,心里也充斥着厚重的使命感。我应该如何“调兵遣将”,才能让我们队的心血在众多优秀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呢?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打着问号。会议之前,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准备材料,心中还是惶惶不安,生怕遗漏了什么,直到晚上七点,我打开群会话,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首先,我向大家提出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任务。在之前的文献整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性漏洞,我们对官员的“问责”和“复出”的规则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导致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无凭无据、思路飘忽不定。于是,我把从1989年到2016年的将近20部法律法规的名称整理出来,平均安排给每一个成员,让大家从中摘取与调研主题相关的法规。
  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我又分配了收集相关案例的任务。从2003年“非典”事件的张文康、孟学农,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鲍俊凯、吴显国,再到2010年宜黄强拆自焚案的邱建国、苏建国,许多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后,总有一批官员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受问责,而当舆论风波过去,他们又悄然复出了。这些典型官员正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需要弄清每一个典型官员的原职务及其级别,查明他们何时、因何事被处以什么形式的问责,再进一步梳理其复出的时间和新的职级。最重要的是,要把案例和整理好的法律法规对应起来,从而分析这些官员的复出是因违反了哪些规定而“失范”。
  最后,我们在问卷初稿的基础上,逐题进行琢磨和改进。但这远远不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通过对典型案例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来进一步修改问卷,精益求精,才能收获最具参考价值的数据。
  参加“挑战杯”比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勇敢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放弃假期的闲暇,埋头于各种文献和新闻报刊之中,奔走于问卷发放和访谈的目标人群之中。但我相信,我们的努力终将长成参天大树,那便是最令人欢欣的新年礼物。

【作者:政管学院 2014级 简佳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