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6 23:26:35
点击:
作为一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本就是我的专业领域,赴美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既可以拓展视野,又可以提升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因此我报名参加了今年寒假的SRA活动。我和其他的小伙伴跨越十六个小时的时差,穿越太平洋来到美国,住进了寄宿家庭开始了我们的调查之旅。
我所住的家庭是一个姓Petaia的普通黑人家庭。父亲是一个饼干公司的卡车司机,他每天需要工作将近十六个小时来维持家庭的开支。母亲没有正式的职业,每周有三个半天在当地的教堂超市中做志愿工作。寄宿家庭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家庭氛围。我所在寄宿家庭的家庭仪式感非常强,他们会在每周举行全体家庭成员参加的家庭聚会,互相分享一周的生活经历,一起做家庭游戏,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我所在的寄宿家庭在美国属于收入较低的家庭,这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了解更多美国社会的结构和问题。在一次和寄宿家庭父母的聊天中,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大儿子本可以上大学,却因为没有拿到政府的补助而只能去工作。但尽管生活并不十分宽裕,寄宿家庭依旧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来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在每天上午的Workshop中,我们对美国的概况、家庭结构、医疗体系以及公共安全体系进行了了解。我们通过老师讲解、小组活动以及与相关从业者的交流来对相应的话题进行学习。尽管相关的内容已经在我的专业课上面被重复过数遍了,但当我深入到美国这个语境之内,与真正身处这一制度体系之中的美国人进行交流时,还是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内容。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当地的医疗保险体系。与国内的政府统一配置医疗资源的管控型医疗体系不同,美国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私营医疗保险体系也运作的非常有效。尽管存在着保险费用、保险差异的问题,但依旧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上午的Workshop不同,下午的实地考察则让我们走进实际,真正认识那些在书本上的体系在现实中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一周以来,我们前往了当地医院、养老院、警察局、消防站以及动物救助站进行了实地考察。如果说Workshop最大的收获在于学到更多的信息,实地考察的收获则在于真正开拓了我的视野。
在美国的一周过得很快也很慢,充实的学习与考察让每一分钟都收获满满。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与文化,我们不能简单的判定两种社会体系孰优孰劣。我希望通过接下来的考察,来获得一些新的思路与视角,让我可以用更加生动多元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作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4级 金红昊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