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 陈奕

发布时间:2017/01/31 09:56:44   点击:  

1月30日 星期一 晴
  翻看昨日雨天拍的东南花都,竟满眼萧条落寞。虽然和以往依赖阳光的感觉不同,但觉得别有另一番趣味,便挑几张稍有情绪的放一起,起名《孤独的植物》。
  老妈见了,问:”植物怎么会孤独呢?”
  的确,东南花都的植物总是热热闹闹地处一块儿,春夏秋冬无一日不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架势款待慕名前来的旅客。昨日也是大年初二,依旧橙艳艳的鞭炮花压满了凉亭,温室里辛苦培育出的郁金香也像长大了的姑娘穿得端庄,波浪一样的花海拥簇着雨天的访客,在这个没有寒冷的城市里孤独似乎不曾来过。
  植物为什么不会孤独呢?
  阳光灿烂时,一日内有数十台相机照下屋檐上正巧垂到廊檐的一只兰花。初开放、不染尘埃的花瓣在阳光下透着饱满的光泽,阴天时候看也好,就如唱剧的台柱,不化妆也是个好嗓子。人们喜欢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台柱的用功何止在台下,台上这十分钟观众看不到的地方,也全是他们思绪不断的结果。兰花的花瓣摆的恰到好处,花朵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朵的开放时间仿佛都是精心设计的,这才有的数十日内美而别致、日日不同。花开了吸引目光,而背后总有孤独存在。这份孤独无以取代,因为关于自身的美,总是自身的丑知道最多。
  被锯下来的竹子还会思考么?做成洞箫的竹子是否在借吹奏者之气而呜咽哭泣呢?
  长到五六米的铁树身上挂满了蕨草,和相邻不到十米的老藤一起鞠躬尽瘁了这几十年,它们的根会不会在地下紧紧相连呢?
  郁金香的美无愧于“荷兰的皇后”这个称号,当它开始老去的时候,又有成百上千的花苞在开放。曾经得到过的目光落向了别处。也有像我这般同情弱者之人用目光揣摩它。
  传言科学已证明了植物能感知人的存在,并且会向照顾自己的人示好。我们不曾亲手为它们浇水,仅仅是付了门票钱便能享受雨天中也精神的植物们的待遇,真是幸运啊。

【作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级 陈奕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