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4 07:10:42
天气正好。煦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干干净净的空气,清爽的味道,今天的山大在这些事物的衬托下格外的迷人。我很享受这样干净的空气,我很期待济南的每一天都是蓝色的,带着点白云,多些一尘不染的味道。
为了这样的济南,为了这样的山大,我们调研团队热情高涨。
今天,我们采访了中心校区环境研究院的王新锋老师,王老师对雾霾相关的调研活动十分关心,开学之初虽然非常繁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平易近人的王老师,对我们所有的采访问题一一作了详细且专业的回答和解释,给我们调研团队极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提出雾霾的主要成分的问题,王老师十分专业地回答:雾霾是由细颗粒物(PM2.5)污染引起,而细颗粒物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矿物尘等组成,一部分来自于直接排放,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气态前体物(如SO2、NOx、VOCs)的转化生成。“雾霾”天气是现在人们常用的称呼,而在十年之前则常称“灰霾”,意指灰色的霾。对如今雾霾的称呼我们表示不解,王老师解释道:雾和霾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雾是水汽凝结的小液滴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现象,而霾则是由高浓度的细颗粒物引起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一定数值(如80%)的霾污染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雾霾天气。由于雾和霾难以从视觉上直观区分,而且我国北方城市出现的雾往往随着一定程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因此公众常常对能见度较较低的污染现象统称为雾霾。之后我们又提出南北方雾霾的差别,王老师表示: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和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因地异,北方的雾霾发生频率较高,且主要集中在冬季,与北方冬季边界层低、大量燃煤供暖有关,细颗粒物中燃煤源成分占比较高;而南方降雨充沛,雨水对细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显著,因此雾霾天气相对较少。随后我们提出目前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王老师回答说,对于敏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雾霾对健康的影响较大;而对于非敏感群体,雾霾的短期影响可能不明显,不过长期在雾霾频发地区生活对身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对于市面上常见的3M防霾口罩,王老师表示他们团队做过实验,对细颗粒物的过滤效果还是挺好的。最后我们请王老师总结防治雾霾的方法,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根本的是从源头控制细颗粒物及其前体物的排放,工业烟气、机动车尾气、烟尘、秸秆燃烧、散煤燃烧等主要排放源,目前都在逐步减排,例如正在实施的煤改气工程,大力开发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重污染天气单双号限行、工业限产等措施。他说,一个地区的雾霾防治要同时考虑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例如消除济南的雾霾污染,需要采取联防联控的办法,即联合周边县区甚至地市、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控制。当问及植树造林对减轻雾霾是否用帮助时,他回答说:植被能吸收一定量的污染物,另外大片树林能够影响局地气流、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沉降,因此植树造林有利于缓解雾霾污染。当我们提到目前防治雾霾的效果时,王老师说,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细颗粒物浓度已有明显降低,雾霾防治已初见成效,雾霾天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
王老师的观点给我们调研团队不少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雾霾、理解雾霾,对雾霾的防治措施更清楚。我们“泉城霾”团队非常渴望能在济南的雾霾防治行动中做出我们的贡献,美好的蓝天,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希望今天山大上空的蓝色,在明天,在以后,在每一天,一直伴随着我们,缭绕泉城的霾终会消失。
【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4级 孙羽丰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