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山大志愿服务大赛决赛观看者 孙琳
发布时间:2017/03/06 10:26:57 点击:
3月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3月5号,一个特殊的日子——雷锋日,也是山东大学第二届志愿服务大赛决赛答辩的日子。虽然自己带的志愿服务队伍最终落选,无缘决赛,但我还是冒着寒风毅然决然地来到兴隆山校区,观看了进入决赛的四十支志愿服务团队的答辩。
下午一点多,我和社团的几位同学便已坐在答辩教室里等候了。这次活动,我所在的社团和学生组织有三支队伍进入了决赛,还是很令人兴奋的。早到的那会儿,身边的同学在一遍遍地熟悉答辩讲稿,我则负责听她讲,帮她把握措辞和控制时间。两点,评委老师到齐了,各种材料也准备好了,答辩正式开始。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项目是关爱残障儿童的,因为我们学院也一直开展类似项目,但是他们贵在活动次数多,活动范围广,几乎关爱到了所有类型的残障儿童,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一个志愿服务活动有一个基本方向且活动方式已经日趋健全的时候,那就要考虑活动覆盖面的问题了,需要帮助的群体是残障儿童,可残障儿童不只有一家康复中心有啊,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接下来的几个项目都是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虽然服务群体一致,但却各有特色,有梦想旅行、五彩课堂、心理疏导、心愿实现等等多种志愿服务形式,确实是把能够想到的可以帮助到农民工子女的活动都囊括到了。这让我想起上学期自己带的一个社区活动,是一位社区热心公益的老师开办的周末课后辅导活动,目的为关爱环卫工人子女。除了周末的课业辅导,老师也为孩子们争取了非常多的帮扶资源。我认为,环卫工人与农民工类似,其子女可能会因为经济问题或家长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得不到较好的教育,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帮扶。
接下来答辩的,是整场答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项目:口腔铸夕望和阿尔茨海默症卫生服务。看多了志愿服务项目,这两个项目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项目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听他们的讲述,有种清楚明快的感觉,服务对象明确,服务方式专业,服务效果显著,连评委老师都说项目挺好,好在它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现代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专业的志愿服务。老师说,做志愿不在于你涉及的范围有多广,而在于你把一种志愿服务方式做到了极致,就是所谓的精致、专业化。听完评委老师一席话,受益匪浅。的确是这样,除非是一个专业的志愿服务机构,没人会把服务范围扩张得很大还做得很好,况且我们是在校就读的本科生,能一心一意在一个方向上尽心尽力做下去,就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志愿项目了。剩下的几个项目,有两个是社团已经熟悉了的项目,还有几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我也从中学到许多。
雷锋日,没有去学雷锋做好事,而是转而观看比赛答辩,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能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志愿服务活动的可取之处和创新想法,在未来的日子里完善改进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做有内容、有效果、有新意的志愿活动,服务更多的社会群体。
【作者:药学院 2015级 孙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