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物理学院青志协成员 刘士卓
发布时间:2017/03/06 16:48:30 点击:
3月6日 星期一 晴
3月6日下午两点整,在经过完备的家电维修培训与辅导活动后,我跟随物理学院青志协奔赴山大五宿舍进行志愿服务。
由于之前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不少社区居民自发地联系我们,咨询家电维修的相关事宜。看到有社区居民拎着待修的家电在路边等候,团队成员主动上前问候,并仔细询问家电的具体故障。其实修家电就跟给人看病一样,要“对症下药”,联想到之前在培训中总结出的各类家电维修常见问题,就不难做出判断了。什么地方容易坏,该如何检测,断线问题还是接触不良,如何焊接与保养,团队成员一丝不苟地把每一步都完成好。比如卸下来的螺钉放在指定位置,焊接之前先给电路板拍张照片,诸如此类,因为有时候细节真的可以决定成败。
这时,平时非常安静的小区传达室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不少老人借着这个小区内为数不多的活动愉快地聊着天。桌子上整齐地排列着维修工具和待修的家电,有几位同学在专注地用电烙铁焊接导线,将锡丝一点点地续到烙铁头上,继而升腾起一缕淡淡的白烟,在空气中扩散开来。
对于一些难修的电器,需要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位同学压着电热水壶扯着导线,我则小心翼翼地用烙铁把线接起来,随后用黑胶布把导线包好。最后,也就是最激动的一幕,检验维修成果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支起耳朵来,生怕漏掉了什么,当听到电热水壶烧水时呼呼的声音,抑或是收音机嗡嗡的响声时,内心的喜悦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笑容洋溢在团队每个成员的脸上。
电器的维修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修的多了自然就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避免多走弯路。维修过程中一位老爷爷一看到待修的电热壶,就不假思索地用万用电表电阻档测了一下底座的连接点,直接找到了故障的原因,这不禁让人有所意外。旁边一位老奶奶接了句话:“这可是老教授啊。”后来和社区保安闲聊时也无意中聊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人理论很懂得,一干活就不行了;还有的啥都讲不出来,修东西却不在话下。”的确,如果我们能真正把社区居民的一些“土方法”学以致用,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会对提高维修技术有不小的帮助。
时间过得很快,修家电的活动很快就接近尾声了。这一下午的时光虽然短暂,却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许多老人的音容笑貌仍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对同学们没有太多的强求,有些还主动跟同学们聊起天来,甚是有趣。
其实仔细想想,有些技艺也远非修一两次家电就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的,我们只是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再普通不过的实事,而这也是志愿服务的本质所在吧。
【作者:物理学院 2015级 刘士卓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