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钟雪婧

发布时间:2017/03/07 21:05:34   点击:  

3月7号 星期2 晴
  天气越来越暖,前几天路过明德楼,发现玉兰花已冒了骨朵。
  上午没有课程,外面的阳光又诱惑着我们,三两个小伙伴骑着单车在曲水亭街转转悠悠,阳光从青瓦片打到地上,很美丽的弧影。我踩着那道影子往前走,一抬头看见一家人家的小瓦房,有那么一时间,觉得像是回到了很多年以前。
  曲水亭的人家依旧是朴素典雅的平房小院,新年过了还不久,门上的春联和年画还是鲜亮的。那年画太惹眼,一下就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木板年画的发源地之一——潍坊。  
  潍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杨家埠木板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在我的印象里,过年势必要贴大吉大利的风俗年画,而在平时,也常常能见到一些其他的题材,比如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招福辟邪,年幼的孩子时常被那些鲜艳的颜色吸引,看着一张张“何仙姑”“蓝采和”流连忘返。
  因为有一个手巧的爷爷,我家过年从来不会去市场上买年画。看爷爷做年画,是我们这些孩子过年一大乐趣。童年记忆里,孩子们总是抢着去准备颜料、搬弄工具,在一旁叽叽喳喳:“画个年年有余吧!”“画个张果老!”大人们又在一旁提醒:“不许乱碰!”“颜料不许往衣服上抹!”吵吵嚷嚷,嘻嘻哈哈,手忙脚乱帮倒忙,时不时就有人碰倒了这个打翻了那个,害得爷爷手一抖“福”字多了个尾巴,手一滑“鲤鱼”就长了个耳朵。大孩子小孩子,最后免不了都被爷爷轰出去玩耍了。十几年来,年年如此,爷爷画年画给我们留下的精彩印象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正是节日里最动人的记忆。
  我望着那张“年年有余”良久,眼前又浮现出爷爷在桌前忙碌的样子,在下一个新年时,“挥毫”的,大概也是我们这些“孩子”了吧。


【作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5级 钟雪婧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