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临床医学院本科生 王晓宏
发布时间:2017/03/14 09:57:58 点击:
3月13日 星期一 晴
门诊楼的志愿服务分为导医台和自助挂号缴费机使用指导。我留在了导医台。
虽然是医学生,但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导医台的工作。平日里十分羡慕导医台老师的“神通广大”,不仅对医院布局、科室分布了如指掌。同时,导医台还是分诊的第一步,需要根据患者的描述确定他最合适去哪个科室就诊。比如一位外地口音的男士,向我们描述他胸前区隐隐作痛,日常活动不受限,爬楼梯呼吸困难,我们第一个想到会不会是心绞痛,推荐去心内科。但是老师又问他之前是否来就诊过,他拿出了药盒,发现都是抗焦虑和安神方面的药,于是老师推荐他去神经内科。在这里的短短一上午,着实收获颇丰。
实践出真知。我们站在导医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各科室的分布,化学检验该去哪,辅助检查又该去哪。刚开始是怎么都记不住的,可是问的人多了,也能迅速答出,于是愈理解临床医学专业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见习、实习。因为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实在是太丰富,只有不断地去看、去想,再对照课本,才能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某一疾病的全部。
初来乍到的我们也闹过笑话。有一位男士咨询“精子”检查该挂什么号,我听成“精神”检查,推荐挂精神科,把人家吓了一跳,也被老师好一番教导:“你站在这里,就是医院的代表,人家会完全得信任你,脱口而出之前,要仔细思索,慎重决定,作为普通工作人员如是,未来作为一名医生更该如此。”“何况综合医院只设神经科,并不设精神科。”当然,也遇上过因为孩子受伤互相埋怨的年轻夫妻,牵着年迈姥姥的手落落大方咨询何处检查骨龄的小小姑娘,把女朋友从跑车抱下来直接往急诊冲的“霸道总裁”,高处摔伤却无人陪同独自来挂号的建筑工人……世间百态,让人心生感触。
另一份感动是一位女生带来,当她发热又低血糖、低血压,我搀扶她去发热门诊时,她说之前看到的志愿服务都是摆摆样子,很水很形式,直到今天发现,我们真的是在做事,而且是真正对社会、对大家有益的事情。这也是我做志愿服务以来,第一次接收到真情实意的肯定。当然,就算接收不到也没关系,付出总会有收获,做志愿服务的收获可能不像是一次比赛,反映在近期或是功利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可能是来自同学的一句肯定,可能是知识层面的积累,可能是心灵上的升华,也可能是你为人处事的知性从容……不管怎样,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临床医学院本科生 2013级 王晓宏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