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7山大日记:课堂展示者 李圆梦
发布时间:2017/03/16 09:27:44 点击:
3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下午是医学伦理学上课时间,刚好轮到我们小组上台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对当天所学的“安乐死”的看法和思考。
安乐死,就是指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其家属的自愿请求,采用有效的医学措施,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使其安详地度过死亡阶段,结束生命。因为有很多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疾病终末期非常痛苦,甚至生不如死。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医学界提出了安乐死的想法。安乐死目前在一些欧洲国家实现了合法化,但在中国仍属违法。我们讨论的焦点也正在于安乐死是否应在国内得到承认。
我们的展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小品,我和组内的其他几个同学为大家呈现了一个有关安乐死的“困境”----即安乐死有被滥用的可能性。因为很多病人仍有较强的求生欲望,却因为家属不愿赡养和支付医药费而被迫提出安乐死。我们的表演诙谐幽默,同学们发出阵阵笑声,同时在轻松的氛围中形成了自己对安乐死的思考。
第二部分,我们播放了BBC的一个安乐死纪录片:《How to die,Simon' choice.》。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安乐死的全过程,既能反映国外安乐死的实施程序,又增强了大家对安乐死的感性认识。
第三部分,也就是最激烈的辩论部分。看似尊重生命的安乐死,本质很好,却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比如,如何能确定病人有关安乐死的请求并非一时冲动,并非由于精神压力或他人胁迫,能够确确实实反映他们真实的意愿?又如我们也无法排除一些子孙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而谋杀亲人的可能性。还有人提出,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医生会不会利用安乐死之便满足自己的私欲,例如用安乐死掩盖自己的医疗事故等。而这是否会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讨论许久,我们和同学老师共同得出了结论。即目前国家法律不允许,我们作为医生就坚决不能私自执行安乐死。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推进中国安乐死合法化的进程,因为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医学伦理学课程是本学期的一门新课。比起其他繁难复杂的临床课,伦理学仿佛一股“清流”。这门课程带领我们学会的可能不是专业知识,但却是更重要的医德。它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作者:医学院 2013级 李圆梦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