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6 21:05:29
点击:
一直以来都对“挑战杯”带有一点敬意,或是听说某个学长拿了国赛二等奖而保研,或是看见身边的大佬们都奋不顾身地参与这项比赛。今天的挑战杯决赛,我有幸以记者的角色去答辩现场观摩、采访,去敬仰那些优秀的作品。
今天的答辩分为六个组别,于知新楼六个教室分别举行。答辩开始前,选手们早早地就立起了本组的易拉宝展架,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展现产品的先进性。我跟着一位评委老师,随他仔细观摩每一份作品。老师会悉心询问参赛者有关于作品的信息,选手们有条不紊且落落大方地回答问题。部分组别甚至带来了实物模型,例如小型自动发电机等,利用实物来展现研究的可行性。看到工科选手们那些对我而言比较晦涩的作品名称、复杂难懂的机械装置,我既有点庆幸自己是个文科生,不用学习理工科知识,又挺向往这种动手实践操作的经历。
在听完并记录了几场有关能源化学、机械自动化项目后,我采访了一位土建学院的学姐。学姐讲到,她从大一开始就跟着老师研究有关约束混凝土与地下工程的相关理论并进行大量研究。同时她认为在准备挑战杯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编程、制图能力,同时团队精神还大大提高。看来参与挑战杯这种大型赛事,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指导老师,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接下来,我重点去听了几组经管与法律组的作品展示。作品的主题和立意都很深刻,确实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但同时又容易被人们忽略。曾经我以为这种偏文的调研不需要很多数据分析,直到今天,看见选手们精细设计的变量,好几个回归方程组,十几张表格的对比分析,完善的结论输出,我才发现做好一次调研,在处理数据的方式上需要提高很多。
听完今日的挑战杯决赛,我不仅增加了对知识的敬重,更加丰富了自己对调研的一些认识——如何选题、应怎样分析数据、调研材料应如何准备。今日获益颇多,待以时日定将厚积薄发。
【作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5级 政管学院本科生 钟科律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启含】